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要求教師們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下是筆者近年來探索出的一些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方式,具體如下:
一 在物理教學中,應讓教師們轉變物理教學的觀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在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二 在物理教學中,應讓教師們加強實驗的運用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必須依靠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論是在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規律上還是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思維上,物理實驗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實驗能夠將物理規律本質揭示出來,給人直觀的印象,可以這么說,脫離了實驗,就不用談什么物理理論和定律了。同時如果在教學中不能發揮實驗直觀形象的作用,學生也很難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質意義,更難以培養其學習物理的興趣。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學習較為抽象,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物理實驗手段,便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物理本質,從而達到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
例如,在有關力學分析課程講解時,筆者盡量將課程改在物理實驗室上,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相關力學實驗,并且自己動手畫圖,驗證了平行四邊形法則,從而總結出兩個力的合成原理。教師在課堂中盡量結合實驗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相關定律有了直觀的了解,還能夠培養出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敲開物理學的大門,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結合實驗的教學方法,既達到了教學效果,又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分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等等。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他們在教學實驗中體會到了物理的奧妙及實際操作的樂趣,懂得了自己才是學習的主角,同時也明白學習中不僅需要依靠個人力量,也需要團隊合作,深深地體會到實驗的魅力所在。
三 在物理教學中,應讓教師們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激發學生的感知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已逐漸在教學中開始應用,且應用也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如果在物理教學中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就能夠讓學生在圖與文的有效結合中激發出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更加形象具體,從而增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夠通過輔助演示實驗的教學方式以達到增強實驗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筆者先使用傳統方法進行常規實驗演示,但是因為常規實驗的局限性,蠟燭在光屏的影像會因物距的不同而產生變化的這一現象并不明顯,造成部分學生不能夠充分地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甚至感到迷惑。此時,筆者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模擬該成像特性,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的情況。在整個模擬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明了地認識到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從而使學生對該物理現象有個清晰的認識。因此,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物理教學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增強在物理學習中的興趣,還能夠提高45分鐘的課堂學習效率。
四 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保持教學者姿態,而應當花一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這樣能夠及時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在物理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應當要采用不同的對待方式,對優等生來說,由于其學習積極性本來就高,這就應當適當地提高要求,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于中等生,要激發他們迎頭趕上的信心,并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讓其能夠穩步地提高成績;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應該注意他們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思想上給予其積極引導,增強其物理學習的信心,消除其懼怕心理,適當地降低對他們在物理學習中的要求,培養其在學習中的持之以恒精神,漸漸讓他們感到物理學習的樂趣,成績也就自然會有改善。
因此,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能夠給予學生知識方面的教授,更要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程度來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他們的成績均能夠穩步前進。學生們從一次次成功中信心自然得到逐漸的增強,進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化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難點是一個一個困難和障礙,每克服一個困難,排除一個障礙,往往給學生更多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產生,物理學習成績就會不斷提高。當然,關于難點的突破,可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去突破。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