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對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首要問題,涉及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和運用以及數學思維的形成與創新。數學與生活融為一體,兩者不可分割。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融入數學思想的教育,挖掘其思想內容,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培養勤于動腦的好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因此,如何根據新課程數學教材的特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值得深思。
一 滲入新教材,掌握數學新教材的特點
從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改革來看,其教材設置煥然一新。教學中,在欄目設置方面可按照教學所需而定,必須富有啟發性與探索性,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人性化教學內容,要新穎、真實,這樣符合學生所學的知識背景,能大幅降低學習的難度,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新教材積極倡導合作學習,努力培養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內容的編排力求互補性及遞進性。這樣不但溫習了之前所學的知識,還逐步對新知識進行掌握。此外,新教材還關注了相關學科的知識滲透,強調了數學基礎性學科的特性。新教材促進了教師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行為方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不斷豐富學科專業知識,提高駕馭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具備嫻熟的教學技能。滲入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特點是教學方案中不可缺少的核心之一,也是其他方面的前提。
二 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課程中最基本的就是數學概念,是滲入數學思想的起步。數學概念是進行邏輯推理、數學論證以及數學計算的基礎。因此,不僅需要重視概念的背景教學,還要把概念教學與培養邏輯思維相結合。在學習數學概念時不可照背下來,需要聯想其概念產生過程,這有助于強化基礎知識,加強理解和有效應用。同時,通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中感知概念的形成,感受數學概念中隱藏的數學思想,最終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的本質,并深刻理解形成數學思想方法,以及運用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實際問題。只有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創設學生思維的平臺和契機,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質,進一步體會數學思想的作用。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推導數學定理和公式的形成過程,理清問題間的各種關聯,領悟數學定理和公式與其他知識的形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體驗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所經歷和應用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如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會聽得津津有味,教師也在課堂上引發學生的思考,將一些疑惑和所學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印象,一些概念性的東西讓記憶力較差的學生也會迎刃而解,對接下來面對應用性問題產生信心和興趣。
三 要培養學生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知識信息,不斷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把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用到數學的學習中來。當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的事。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式被動學習狀態,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中能相互學習、相互探討,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合作小組的組建要科學合理,以學生自愿為主以及考慮到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要恰當地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培養挑戰意識和探究欲望,設計各種提問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學生的多方位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小組之間的分配要組織恰當,需要合理分工與合作,讓參與的每個成員都有表現自己和發言的機會。同時還可采取多種評價機制,多小組成員進行評估,體現合作小組學習中所取得的成績。
四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現在編排呈遞升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來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制定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來滿足學生學習差異性的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樂趣,讓學生學在其中、樂于其中,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接受能力,客觀分析和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在未上課之前,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與學習狀況,教學中對癥下藥,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然就會增強,同時,也降低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使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總之,要更好地了解數學教材,掌握數學新教材的特點;要善于從高中數學課程中挖掘思想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處于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聯系實際處理問題,將理論應用于其中,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思維方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上的提高。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