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正處在成長期,閱歷淺,缺乏妥當處理問題的方法,容易意氣用事,所以,當學生之間發生摩擦時,由于沖動,打架事件時有發生。學生打架違反校紀校規,會造成惡劣影響,最重要的是可能造成學生受傷甚至造成嚴重傷害,教師應對打架事件“零容忍”。那么,如何預防和處理中學生打架事件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預防打架事件的發生
打架畢竟還是不發生最好,所以教師應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堅持抓常規管理,建立良好的班風。班風會直接影響學生,好的班風能在無形中規范學生言行,在這種好的風氣中學生會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大家都會積極向上,以學習為目標,也就很難發生打架事件了。
第二,加強法制教育。要讓學生明白,打架是社會治安的一大危害,是違法行為,打架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理療費;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要讓學生了解,打架的危害大,既破壞班風,影響班級秩序,還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學生提高了法律意識,就能有效預防打架行為。
第三,了解學生,加強交流。有一些愛打架的學生性格孤僻,正是因為教師與他缺少交流,對他缺乏關注,并未了解他的思想狀況,才發生這樣的問題。如果在他與同學發生摩擦懷恨在心、設法打擊報復時,教師能給他一些正確的引導,就能避免事件的發生。
第四,加強思想教育。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是分不開的,如果教師能給學生灌輸與同學和諧相處的思想,發生爭執讓三分的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思想上認識暴力行為并不是正常的人際關系互動模式,打架不僅不會讓學生成為“英雄”,只會讓同學們對自己有更差的印象。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同學或其他人之間的關系。
二 如何處理打架事件
第一,控制局面,及時制止。打架發生后,班主任要第一時間到現場,立即制止,使兩方學生分開,以免發生更嚴重的問題。
第二,及時就醫。發生打架事件,往往造成學生受傷,受傷嚴重有必要就醫的,班主任應及時送學生去醫。同時,應通知學生家長。在通知學生家長時要注意措辭,以免家長過于著急。
第三,了解事情經過。打架后學生情緒異常激動,這時批評教育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令他們更加激動。所以,應先給他們一段時間,讓他們冷靜下來后,可先讓他們書寫事情經過,包括打架原因、時間、地點、用什么打的、打的部位、打了幾下、有哪些同學看到了,最后簽名。書寫經過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這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冷靜;其次,這也是之后調查的依據,以防事后否認當時所說的話。通過看雙方寫的事情經過,可以對事情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學生在寫經過時很有可能避重就輕、推卸責任,甚至無中生有,編造有利于自己的情節,逃避處罰。這時,就可以利用事情經過中“有哪些同學看到了”這一部分的內容了,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請在場的同學來陳述事情經過,這樣就可以對事情有更清晰的了解。
第四,向年級組和政教處匯報。打架事件既破壞班風,也破壞了校風。如果是本班學生打架,未造成傷害的,可在班內處理;但情節嚴重的,或跨班、跨年級打架的,要及時上報年級組和政教處,班主任配合學校處理。如果情節極為嚴重,造成嚴重傷害且學校無法處理的,應及時上報派出所。
第五,劃分責任,批評教育。在全面了解事情的經過后,班主任首先要讓打傷對方的學生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情節輕重進行批評教育,有必要的給予處罰或紀律處分。
第六,聯系家長。請家長到學校來,首先要讓家長冷靜,然后告知事情經過,通報處理意見,請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加強管理和教育。在這里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讓雙方握手言和。當著家長、老師的面,雙方互相道歉,握手,保證以后和對方、和其他同學不再發生此類事件,雙方彼此諒解,打架事件才算基本圓滿解決。
第七,進行集體教育。發生打架事件后,一定會在班上造成惡劣影響,如果不及時在全班進行集體教育,肯定會影響班風,甚至這一行為可能在班上蔓延開來。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利用班會對全班同學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一方面消除事件影響,維護良好的班風;另一方面重新塑造參與打架的學生在其他同學心中的印象,以防參與打架的學生被孤立;另外,還要告誡全班同學吸取教訓,注意與人交流的方式,學會控制情感,妥善處理同學之間的摩擦。完成了集體教育這個環節,打架事件才算圓滿解決。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