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理學是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研究一般狀態下的正常人體功能,并闡述機體機能的基礎學科,是每一位中職院校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啟蒙課程,教學課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教學質量的高低。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生理學的課堂效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廣大醫務工作者進行學習和交流。
【關鍵詞】生理學 課堂教學效果 提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181-02
巴甫洛夫曾說:“醫學的理想境界是運用生理學的知識來防病治病。”由此可見,生理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生理課是將來學習其他基礎醫學課及進入臨床的重要啟蒙課程。生理學是研究生物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可為進一步學好后續課程,如藥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各門臨床課程及今后從事醫務工作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中職院校校醫學生,學好生理學尤為重要。
生理學是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研究一般狀態下的正常人體功能,并闡述機體機能的基礎學科,即人體生命活動的現象、過程、規律、機制及其在整體活動中的意義,是每一位中職院校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啟蒙課程。教學課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教學質量的高低。提高生理學課堂教學效果,對加強醫學生掌握生理學基礎理論知識至關重要。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大部分生理學理論知識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實驗原理、理論知識較多,造成學生學起來難度較大,多數學生對生理學這門課程產生厭學情緒,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生理學的課堂效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廣大醫務工作者進行學習和交流:(1)明確課堂教學目標;(2)創新和積極改進好的教學方法;(3)積極優化教學模式;(4)生理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融為一體。此外,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導入臨床實例,通過精心設計、恰當應用臨床典型案例,可增強教學過程的啟發性和趣味性,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一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中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習自主能力差,知識基礎薄弱。如何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在有效的時間內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筆者認為,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本節課的重要的、難懂的知識點清楚地告訴學生,使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學習目的和要求。如在講授“腎臟的排泄功能”一章時,首先告訴學生,人體的排泄有多種途徑,其中以腎最為重要,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的各種代謝產物必須及時由腎臟排出體外,當腎臟功能障礙時,其他器官不能代替,就會出現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導致死亡。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名詞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的。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進行討論。接著教師提出問題:“腎臟是如何實現泌尿的功能呢?”
二 積極改進或創新教學方法
“探究——主體參與型”教學方法,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教學模式。其指導思想在于: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又是創造與發展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設置情境,提出問題。如在介紹“正常測量血壓”時,可以先設置提問,如血壓的概念、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部位等,經過學生討論后,引出血壓的概念及正常值。問題是思考的起點,但作為教學開始環節,不要把問題設計成一問一答式,應圍繞教材待解決的問題而提出正確引導學生思維、激發探索創新的問題。其目標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該做什么?其次,觀察情境,形成問題猜想。要讓學生針對教師或本人提出的問題進行適合自己的數學活動,包括模型制作、游戲、實踐操作等。再次,調動發散思維,研究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在把握問題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發散思維能力,深入研究問題,多提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發散性地解決問題。最后,觸類旁通,靈活應用。一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解決其他問題的開始,學生從問題中得出的不僅是結果,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觸類旁通,靈活應用平時積累的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多種思維方式解決同一問題,以單一思維方式解決多個不同問題。
三 積極優化教學模式
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按照生理學知識間的相互關系,把習題、解答以及相關的學習資源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給學生,這對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自學都是非常有利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應善于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突破難點,利用圖片、動畫、再配以簡明的解說,能極大提高課堂效率。例如,運用課件演示骨骼肌收縮機制時,人體粗肌絲、細肌絲滑進滑出動感的畫面,實現在運動變化中研究骨骼肌收縮機制規律。其次,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技術收集資料解決生理學問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夠解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要學會有選擇地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利用網絡技術收集資料,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四 生理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融為一體
人體生理學作為中職院校護理等專業的基礎課程,與很多臨床專業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導入臨床實例,通過精心設計、恰當應用臨床典型案例,可增強教學過程的啟發性和趣味性,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醫務工作者常常借助生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處理臨床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以促進醫學向前發展。如在講“心音聽診”時,學習心音的聽取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的特點。在臨床上讓學生能夠區別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科學依據。在講“動脈血壓測量”時,通過介紹測量部位及正常值,了解臨床上診斷高血壓的標準。通過學習使生理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巧妙地融為一體,既讓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拓展了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的應用。
總之,一堂生動有趣的生理學課的學習,不僅需要生理學教師不懈的探索、積極研究和不斷的實踐,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地配合教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本人十余年的生理學教學實踐中,始終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并積極研究和嘗試上述不同做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