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開展積極心理學健康教育,在轉變教育觀念、注重正面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將積極心理學的全新理念滲透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培養理念、增強體驗、塑造人格、構建組織系統,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充滿陽光的心理品質,造就積極樂觀的性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 積極心理學 心理健康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33-01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的逐年增多,有著良好的家庭條件而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走向高校表現出諸多的問題,很多學生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差較大,心理年齡大大落后于實際年齡。脫離了家庭呵護的學生無法立即自立起來;面對巨大的學習和競爭壓力,學生無法快速自強起來;優越的成長環境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歷練機會,很多學生的承壓能力和抗擊打能力不強;人際關系的變化、家庭問題的頻發讓不少大學生一時不能從心理上適應或進行有效調節,于是不少大學生逐漸走向心理低潮期,看問題悲觀情緒嚴重,想問題做事情明顯偏激。學習上不能集中精力,生活上逐漸消極,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甚至帶來一定的嚴重問題。筆者結合多年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在此探討了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 灌輸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理念
積極心理學相對于傳統的消極心理學,是對傳統消極心理學修正,也是新時期結合社會發展和人類心理發展變化規律提出新的教育學理念,對延續了近一個多世紀的心理學教育提出的一種質疑和挑戰。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關注每一個人的積極品質,強調每一個人的人文價值并進行人文關懷,以一種非常全新的姿態和思維去研究解釋心理學問題。作為教育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更新教學理念,接受和理解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人文理念,糾正傳統心理學教育認識的誤區,對傳統的主流心理學模式采取一定的批判繼承的態度。這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讓人都感到幸福的時代,也是一個追求幸福的時代。不需要再對人進行更多的負面警示,需要的是能讓更多人獲得自信,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能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做出自己的成績,能夠更好地獲得一種滿足。能夠更加積極地促使自己去工作、學習,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注重積極樹立心理學的理念,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心理。
二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情緒體驗
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理念的灌輸,讓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也應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真正體會到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大學生對積極心理學的情感體驗。立足每一個人內心所具有的積極力量,不斷放大和增強這種積極力量,從而使消極的因素和力量得到抑制。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工作中,必須適應社會角色的要求,樹立更加自立、自信、自強、自尊的意識。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的心理情緒體驗氛圍、感官愉悅心理享受,其中首倡就是主觀幸福感。大學生進行主觀幸福感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促使自我認知的發展,提高學生應對消極事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塑造學生良好地心理品質,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特質,這既是積極心理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體驗的過程。
三 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組織系統
每個大學生走出家庭、走進大學,由家庭走向集體、走向獨立,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也是一個良好的自我心理調節的過程。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種社會轉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都會對學生產生種種影響,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心理教育,能很好地克服學生的自卑、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不同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對各種問題進行必要的預防,對各種不理想問題及時做好消除。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層面做好宏觀的統籌與把握,建立一個科學、合理、有序的積極心理學組織系統,充分利用種種正面社會關系對學生進行文化規范,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借助于家庭的影響給學生全方位的影響、幫扶和疏導,構建集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綜合心理學教育系統,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有利因素,發揮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鼓勵學生更加積極的適應各種突發或不利環境,在不斷地調試自己適應環境的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奠定堅定的意志,培養不懈的耐力和卓越的品質,學會健康、快樂地學習,全面、有效地發展,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綜合型人才。
總之,高校大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立足學生現實基礎,圍繞學生的生活發展條件和未來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學生的優點和長項,及各種有利因素,給學生更多的自信,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充滿陽光的心理品質,造就積極樂觀的性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感到更多的愛、幸福、樂觀、勇氣、毅力等,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苗元江.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