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發聲的動力和基礎。沒有氣息的沖擊,聲帶是不會自然發聲的,有人曾說:“會使用歌唱的呼吸方法就會唱歌”。這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因素。換句話說,只有充分的氣息支持,才能產生準確音高所需的頻率,也才能有準確而優美的音質。在歌唱中怎樣吸氣和呼氣,怎樣控制和運用氣息,是學習良好發聲方法的基礎。
呼吸其實是個人的本能,而歌唱的呼吸需要自然,流暢及時刻保持一定強度。它需要機體各方面的配合,只有加強處于良好狀態中的呼吸力度,才能使歌唱產生有力的氣息支持。
老師在教學中,常對學生說,吸氣是像用你的鼻子聞花香,而被花香味陶醉的那種暢快感則是呼氣。這一過程就包含了自然呼吸的全過程。
一 歌唱中的呼與吸
第一,在發聲中,吸氣是主要的,是關鍵。空氣吸進體內使肋骨活動促使胸腔擴張,還要靠橫膈膜下放引起胸腔的加深,橫膈膜收縮后會馬上放松,對腹部向上壓力給予一定的反作用,形成穩定的腹壓,就能有效地調節通過聲門的氣息,從而保證聲帶下方空氣壓力所必需的平衡性和均勻性,并保護聲帶不受氣壓的突增而引起損傷。吸氣時肩胛骨之間的脊柱伸直,下肋骨向兩側分開,而橫膈膜則處于擴張狀態中,這樣則容易形成胸腔的高位置。
第二,呼氣時腹壓輕輕加強,橫膈膜稍上提,用腹壓下方壓力來調節腹壓上移,同時注意使上升、擴大的胸腔下段不收縮。當音域升高、音量增大時,腹壓要逐漸加強,所以不論在什么情況下,聲帶在過分擠壓下發出的聲音除了音不準外,還失去了自然美的特點。歌唱呼吸與自然呼吸一樣,應在舒適、自然、輕松而愉快的情境中進行。
二 歌唱中呼吸的常見類型
1.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也叫上胸式呼吸。這是一種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氣息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雙肩上抬、胸部擴展,呼氣(歌唱)時胸部塌下,吸氣不深,很接近自然呼吸,又稱鎖骨式呼吸。但這種呼吸方法容易造成聲音擠、喊、噪,氣息淺而短,音域窄,難以持久。所以這種呼吸方法在歌唱中并不常用。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又稱肚式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起音位置低,氣息扎實、穩定、聲音渾厚。但由于這種呼吸方法的吸氣過深,容易造成胸部塌陷,氣息不暢而缺乏流動感和靈活性,造成聲音虛和沉悶。因此不適宜在歌唱中采用。
3.胸腹式聯合式呼吸
胸腹式聯合式呼吸,這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腹肌共同控制的比較科學的呼吸方法。它是被普遍采用的歌唱呼吸方法。其科學性在于它合乎生理機制規律,全面地調動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動作用,使肋肌、膈肌、腹肌互相配合,協同完成對氣息的控制。牽動胸腔擴張的胸腔下部肋肌、膈肌有較大的彈性和收縮力,吸氣時膈肌下降和張開肋骨同時并用,使胸腔全面擴大,可吸入和儲存的氣息量大。使腰部的動作明顯易于控制、易于操縱,是強化呼吸的理想部位。
三 常見的呼吸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般初學者常見的難題有:(1)起音漏氣,由于沖擊力大,使發出的聲音不干凈,或唱到后半句就沒氣了。(2)音逐漸升高時,易造成上胸部逼緊,有種憋的感覺,沒有空間感。(3)氣吸得淺,下不去,呼氣時不能保持慢呼,一張嘴氣都泄光了,無法完成后面的樂句。(4)在延長音的保持上,由于氣息不均,易出現過分使勁,導致無氣息,聲嘶力竭。(5)聲音由下往上時不自覺加重,用喉部肌肉使勁幫忙,造成聲音僵硬。(6)字多或音較高時,易出現氣淺、氣急現象等。
對于以上問題解決辦法有:(1)嚴格要求唱好起音。起音時,聲音干凈,母音清楚。要肯定地唱出來,不可含糊。多練習跳音。(2)唱高音時,要保持音的高位置與深的氣息支持的感覺,這兩者的力量應保持平均。(3)吸氣似喝水一樣,嘴微笑張開,氣就容易吸入。(4)高音延長時,不要越唱越響,感覺稍靠后一點,不要向前推,同時保持放松的狀態。(5)由下往上大音程跳動時,應保持喉嚨打開,以下邊的音去攀上邊的高音,控制氣息感覺好像嘆氣一樣,朝相反方向進行。(6)字多或因偏高時,要注意下牙關放松,像平常說話吐字一樣。
總之,呼吸機制是否協調、穩定、高效,取決于下達的呼吸方法與發聲狀態,取決于人體發聲器官的協調動作。歌唱的呼吸有規律,具有高度技巧性,必須經過嚴格科學的訓練才能掌握。
參考文獻
[1]李瑋、李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