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高專的日語教學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舊的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綜合日語的教學,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就綜合日語課堂教學的改革總結了一些提高課堂效率的辦法,希望能為廣大日語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文化導入 課堂互動 賞識教育 多媒體平臺 日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43-02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很多高職院校都開展了日語專業的教學,導致高職類日語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面對這樣的情況,培養出在競爭中經得起考驗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成為擺在高職日語老師面前的首要問題,實現這一目標任重而道遠。而綜合日語是日語專業課程的核心,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所以必然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就綜合日語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改革,達到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一 高職高專日語專業綜合日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綜合日語課堂上,很多老師都是在沿用著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片面強調單詞的識記,語法的翻譯和結構分析,把重點都放在語法和單詞知識上,內容枯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吃力,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外語的學習是一個由易到難、日積月累的過程,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沒有興趣去學習,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厭學”日語的情況。怎樣避免這樣的情況呢?首先要意識到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高職高專學生本身的知識水平差異、教材的良莠不齊外,教師的課堂組織重復、過于單一也成為出現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已不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綜合日語的老師應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
二 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
1.利用文化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語言知識離不開文化背景,所以綜合日語的老師可以在課堂講授知識前,抽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將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自然就會去探究,就會去尋找答案,那么老師的教學目的也就實現了。而且老師在講解的同時,也是在向學生介紹日本文化,擴充學生知識信息量的過程,進而逐步培養學生對異國文化的把握能力。
2.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導致教師站在講臺前講得辛苦,學生坐在講臺下聽得晦澀難懂。想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拋棄過去教師一個人站在講臺唱“獨角戲”的模式。這并不是說舊的講授法和注重語法教學是錯誤的,這種方法能成為一直被外語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并且沿用至今,必然是有其優點的,如任何一種語言的教學都離不開單詞和語法的熟練掌握以及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養等,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的可取之處。但就語言學習的本質來說,這種教學方法過于注重書本教學,而忽視了語言存在的環境和學生的實際應用交流能力。教師只要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中跳出來,解放思想,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那么在課堂教學生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教學方法。如:(1)聯想記憶教學,在單詞、語法講解時,老師通過學過的類似的知識點,來幫助學生聯想記憶新的知識,這樣新知識轉變成已經掌握的語法點的延伸,就不再難以理解了。(2)例句教學,這里所說的例句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為了語法,而是為了掌握,也就是說老師所列舉的例句,不但要由短漸長,還要注重例句的內容,可以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日本名勝、文化現象、歷史典故等放到例句中,在學習語法的同時,也了解了日本的風土人情,為將來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礎。(3)對比教學,就是將學過的舊知識點和新知識點進行比較,可以通過分別舉例句進行對比,讓學生來講解兩個語法點的異同,然后由老師再進行歸納和概括,從而形成較清晰的語法脈絡。當然對比教學也可以運用到中日文化對比上,通過文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4)啟發教學,就是在講解到重點和難點內容時,老師要由淺入深,逐步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法,最終實現知識的良性傳遞。(5)情境教學,就是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完成情境中的交際交流。初學時可以將情境設置為教室、宿舍或圖書館,隨著知識積累的不斷增加,可以逐漸擴充到商場、校園、聚會、會議甚至是職場等,通過對話甚至是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情境中,最終達到熟練掌握運用語言,駕馭語言的目標。(6)任務教學,就是結合所講授的內容,將重點和難點以任務的形式分配給學生,根據任務的內容程度,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獨立完成。
3.注重課堂互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綜合日語授課時也要注意課堂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除了教師注意自己的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外,還應注意在提問和回答時學生的情緒變化。課堂互動的過程就是在課堂上“問”和“答”的過程,提問的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可以用日語提問,也可以用中文提問,這個沒有硬性規定。教師的“問”是對學生知識的考查,學生的“問”則是主動學習的一種體現,所以教師尤其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多外語專家都曾總結過:學外語學生要膽子大,要臉皮厚,要張開嘴說外語。由此可見,引導學生說外語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回答問題,盡量避免指名回答。在講解完新知識后,也可以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就疑難的地方進行提問,做到當堂的內容當堂掌握。最開始,學生可能有點害羞,會不好意思,老師要積極地引導,不光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更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也就是同學的提問由同學來回答,同學回答不出來的再由老師詳細講解。這樣既了解到了學生的疑難點,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輕松的課堂氛圍。這也是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為將來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4.注重賞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
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交流時,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要積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而恰當地給予表揚,這對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其學習的熱情非常有幫助。尤其是要經常鼓勵膽小的學生,幫助這些學生。同時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要認識到學生出錯反而是一個好現象,錯誤能讓老師及時地發現學生的不足并及時進行糾正,相反沒有錯誤反而是不正常的。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糾正錯誤的方法,不能嚴厲過激,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學生內心就會緊張,如果老師還一味地責怪,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詢問學生的想法,找到問題的所在,可以先肯定學生回答正確的地方,然后委婉地指出錯誤之處,這樣及時糾正了錯誤,又沒有打擊學生的信心,更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收集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在綜合日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PPT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日語的課堂教學。可以將遠在日本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俗等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通過視覺、聽覺的沖擊,加深學生對日本文化的理解,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喜歡的日本兒歌、動漫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語音、語感,減少母語對日語發音的干擾,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枯燥的綜合日語課程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三 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結合每個班級的實際,改進綜合日語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動腦筋,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日語,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變被動無奈地學習為主動輕松地學習,培養學生的交際交流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日〕高見澤孟.日語教學法入門(黃文明編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朱媛媛.高職日語課堂教學改革之我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