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情感教學更是一門藝術,大學語文教學不能只是簡單地講解知識,教師應以情感教學的方式去引導、打動學生,讓他們在情感的氛圍中產生情感體驗,發展認識,陶冶心靈,以更加積極主動、充滿興趣的狀態進入到語文學習中。
【關鍵詞】情感教學 情感互動 情感參與 大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54-02
在高校,大學語文不是必修課,而是一門公共課,有的專業會開設這門課,也有的專業不會開設。這雖然體現了一種自由與寬松,但對于語文教育來說,無疑加大了難度。學生會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不像英語一樣有硬性的要求,要過級,甚至考研也是必考科目。學生寧愿花時間去背英語單詞,也不愿花時間去背幾首詩詞、讀幾篇文章。當然,這也不是高校課程設置導致的,而是整個社會大環境造成的。面對這些,如何在有限課時的大學語文課上,讓學生以一種嚴肅、認真甚至尊敬的態度去學習語文?從被動地學習變成主動地學習?從學習變成熱愛?這是大學語文教育需要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情感教育應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一直以來,中學語文教學更側重于知識的講解、傳授與基礎能力的培養,而很少注意到情感熏陶與培養,而使得中學語文教學變得一板一眼、枯燥無味,這與應試教育有關。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升學,在考卷上,如果學生的答案不“標準”,或太新異,那么分數也不會太高。但是這些問題在大學語文教育中都不存在,大學沒有了升學的壓力,沒有了應試的局限,相對來說,教學方面還是比較自由與寬松的,當然,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自由、寬松,所以,學生的態度容易變得散漫、不嚴肅、不認真。加之同一所學校里有的專業開設有語文課,有的專業卻沒有開設,學生就會認為語文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既然這樣,就不必花時間、精力去對待,這無形中又加大了大學語文教學的難度。針對這些,就更需要教師以一種負責、嚴謹的態度去進行教學,學會“以情感人”、“以情動人”,讓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多元,充滿吸引力。
一 鼓勵學生多思、多講
大學生的思想情感相對于中學生來說會成熟一些、豐富一些,他們的視野開闊了,想法也多樣化了,不會像中學時拘泥于應試教育,這是大學語文教師應及時發現并加以利用的特點。因為不用拘泥于應試教育,所以語文教育可以相對自由些,應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體會,甚至是對一些已約定俗成、達成共識的東西提出質疑。當然,這要建立在合理、合適、合宜的基礎上,不能天馬行空,這就需要教師的把握與正確的引導。以柳宗元《三戒并序》為例,在講解時,可以先給學生介紹關于《三戒》的傳統解讀,然后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麋、驢、鼠到底暗喻了什么人?是不是如傳統解讀中所認為的“不知推己之本”、“依勢以干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① 有的學生不認同這種傳統解讀,認為這些解讀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作者的一種表現,很多學生認為麋、驢、鼠三種動物很傻很天真。麋很小就被臨江之人抱回家養,家犬礙于主人的威懾,不敢吃它,一直裝作與它很友善,而它竟真的認為犬是它的好朋友,三年后,出門看見外犬,也認為它們會跟自己很友善,還想與它們嬉戲,卻不幸被“殺食”。驢則是被好事者帶進黔地,結果被虎吃掉,而驢從頭到尾都是被動者,沒做過任何過分的事,被人帶進黔地,被虎觀察、挑釁、“蕩倚沖冒”②,最后“斷其喉,盡其肉”③。鼠則因為是永某氏的生肖神,因而被永某氏善待,但后來人卻不這樣,而是“殺鼠如丘”④。鼠被永某氏“寵”慣了,結果反害了自己,如果房子的主人一開始就不是永某氏,鼠們也不會那么放肆,它們會知道偷吃了東西之后要躲藏起來,沒人的時候再出來偷,不會成群結隊肆無忌憚地出來,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殺鼠如丘”。當鼓勵學生說出這些屬于他們自己的想法時,學生實際已積極參與到課文中,課堂不再是教師的自顧自說,學生會從這種參與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獲得參與后的滿足感。
二 以情感帶動教學
作為一名大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生硬地講解、傳授知識,是達不到情感教育的要求的。有的教師盡管知識面很廣、學歷很高、科研很多,但并不代表他就懂得情感教育。筆者認為,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育者首先要充滿情感。大學生的情感是復雜的,也是豐富的,他們中的大多數愿意和老師交流、溝通,在課堂上則表現為師生間的情感互動。教師通過對課文的講解,把自己對課文的感知、評價傳達給學生,這種傳遞過程實際就是一種情感互動。另外,這個過程應充滿了審美與智慧,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師應通過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這也是一種情感互動。如《子衿》,此類篇目涉及愛情,對于大學生來說,愛情不再是需要回避的話題,所以,教師可以把詩中那個癡情等待戀人的女子以及她對戀人的愛與思念、盼望與等候充分描述給學生。當然,這種描述必然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體會與感情,這一切都離不開情感的參與。當你聲情并茂地講解這首詩時,學生會被你打動、被你吸引,被你帶入到詩的情境中,體悟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調動自身的生活積累與審美經驗,通過藝術的聯想與想象,完成詩歌意境的再現與再造。從而加強審美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三 通過形式不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
1.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朗讀可以是教師朗讀或是學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原文的印象,還可以產生一些新的感受。
2.角色扮演
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以此激發學生的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如《茶館》一文,文中涉及的人物很多,可以讓學生自愿報名參演,或由教師指定。參加角色扮演的同學會反復去讀,去理解角色的語言、行為與情感等,沒有參加的學生也可以評價參演同學的語言、扮演等是否貼近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的領悟。
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使原本單調枯燥的講述生動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新鮮感。如《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聊齋志異·嬰寧》等篇章,都可以先將影像資料放給學生看,然后再進行解讀,這樣學生對文章涉及的人物、情節等都會有較深的印象,從而更容易理解課文。
4.開展演講比賽、寫作訓練等活動
這些活動不一定與教材中的課文相關,大學的語文教學本也不應局限在教材中。活動的開展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鍛煉其能力,而且活動中學生必然調動情感因素去準備、參與。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非常重要,方式、方法也很多。作為教師,只要以一種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愿意多花些時間與精力,就會思考、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讓大學的語文課不再乏味、不再被動、不再可有可無,取而代之的是成為學生真正重視的必修課。
注 釋
①《三戒》并序·臨江之麋
②③《三戒》并序·黔之驢
④《三戒》并序·永某氏之鼠
參考文獻
[1]李永紅.初中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教學方法探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2(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