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微課程,具有實用性、互動性、靈活性的特點,迅速成為教育教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也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目前,我校正處在轉型期,必須針對士官教育的特殊性和士官學員特點,積極探索與教學內容體系相適應的教學新方法,而微課程的可視化、針對性強以及移動學習的優勢,為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士官教育 微課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62-01
一 微課程的概念及特點
微課程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首創。他認為微課程是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知識脈沖”,并給出了微課程五步建設方法。國內最先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的胡鐵生,他認為微課程突破了教員傳統的聽評課模式,對教員的電子備課、網絡教研,對教員的專業成長都提出了革新要求。綜合這些研究觀點,筆者認為微課程是教員借助網絡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設備,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制作形成1~3分鐘的教學多媒體,供學員在課堂上或課下通過移動終端平臺進行學習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實用性。微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微小,即時間短而內容集中。相對于傳統課堂的45分鐘講授,1~3分鐘的微課程,使學員還未感到疲憊,即掌握了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內容每次只讓學員學一點,所以有利于學員對知識的吸收。與此同時,通過微課程前后銜接式的擴展學習,可以實現不斷滾雪球式地增加信息量。另外,微課程制作手段更加豐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求更加自由,學習效果將明顯提高。(2)互動性。面對面教學中,學員可以向教員提出疑難問題,進行交流互動;在線教學中,學員還能學習多媒體手段的使用技巧。學會包括視頻剪輯、影像處理、動畫制作、模擬仿真、資源發布等諸多相關功能在內的一系列計算機軟件的使用,這些都對教員的信息化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 微課程在士官教育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微課程的教學內容貼合士官學員的思維方式
士官學員側重于運用形象思維,擅長在直觀感知中習得知識,同時其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微課程蘊含精簡的授課內容,形式更加多樣、知識更加豐富,更能滿足士官學員的學習需求。具體表現在:(1)微課程的設計能聚焦教學難點,緊扣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牢牢抓住學員較短的注意力時間,設計目標單一,思路更加清晰,使學員即學即會。(2)注重整體規劃。能促進學員對課程體系的深入理解。學員通過以微課程為核心的擴展學習,能清楚當前內容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的上下文背景。(3)注重因人施教,實行個性輔導。當微課程被發布于網絡課堂上時,教員可通過不同學員的賬號查看其學習進度、掌握學員學習的薄弱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補充微課程內容,使知識過渡更加自然。
2.微課程的教學模式符合士官學員的知識內化規律
士官專業課教學注重教學過程,更強調學員的參與性,要求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員進行操作和交流。而微課程則對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以更加高效的學習體驗和課外知識的按需補充來進行教學。例如,學員可先利用自習課時間在網絡教室觀看理論視頻,替代以往教員的課堂講解。在這種課堂上,他們把精力集中在完成操作練習以及與教員和同學的互動交流上。當發現大多數學員被相同問題所困擾時,教員可開辦一個小型講座,及時給予集中輔導解決。這種方式遵循了學員學習和知識內化的規律,增加了學員和教員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學習時間,構建的是一種讓學員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最為重要的是將教員從講臺上的“權威”轉變為學員身邊的“教練”,以此拉近了教學雙方的距離。
3.微課程的認知方式滿足士官學員的客觀需求
為適應士官崗位任職能力需求,士官專業課教學要求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傳授給學員學習方法,與此同時,士官學員以形象思維為主,對過程的經驗性、策略性知識的掌握相對容易,而對陳述性的理論知識相對排斥。微課程采用豐富的多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移動學習的特點更能滿足學員的需求。首先,微課程豐富立體的內容更加直觀,軍事訓練中因安全、資金及其他現實條件的約束,無法進行實踐操作體驗的內容,則可通過微課程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加以彌補;其次,微課程能在學習中培養學員的發散性思維和再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員的能動意識和合作精神,讓學員結合自身的學習體會或工作實踐經驗,敢于對問題進行創新研究;再次,微課程注重學習中的互動、信息交互,通過巧設情境促使學員對問題背景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或讓學員建言獻策提出自己的想法,給學員以更大的自主權。
鑒于微課程的優勢,筆者認為,在士官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廣泛應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員通過感性的認識來理解知識,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