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主動學習,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實效性。本文筆者對學生參與課堂的前提和學生參與課堂的策略談了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參與課堂 實效性 思想品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66-02
一 創造學生參與課堂的環境是學生參與課堂的前提
思想品德課的目標是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這個目標不是通過教師的重復說教、繁瑣分析和學生的簡單識記就能達到的,只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親身去體驗、去感悟,主動去學習才能達成。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參與課堂的時間與空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很少有對話、溝通,更不用說在課堂上思考、體驗和感悟,學生的觀點沒有機會表達,個性品質得不到培養,能力得不到鍛煉,良好的道德品質難以形成,這與思想品德課的目標是不相符的。這就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創造一個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學習知識、交流思想、升華情感,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二 掌握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策略是學生參與課堂的關鍵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主要是靠教師搭建平臺來組織和調動。學生感興趣的課堂、豐富的教學情境、積極的課堂評價等,都能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熱情。
1.創建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吸引學生參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課堂教學有濃厚的興趣,就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能充分體現,積極參與課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參與課堂的原因有很多,由于對課堂缺乏興趣而不參與比較突出。因此,我們要以學生感興趣的課堂來吸引學生,學生對怎樣的課堂感興趣呢?如引用源于學生生活的素材進行教學的課堂;氣氛輕松和諧的課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并學有所得的課堂;建立在平等、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的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的課堂等,都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選取源于學生生活的素材組織教學,學生感到親切、可信,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上學習,學生可以坦誠、無拘束地進行交流;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并有所提高的課堂教學,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自信心增強,會更加積極地學習;平等、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互相尊重,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形式,這樣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情趣,人人都樂于參與。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創設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對情境的認識、探究和感悟,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并轉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如教學“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途徑”時,我設計了一個案例情境:八年級學生小吳,在地攤上買了一本自己心儀很久的書,回家一看才發現書里面有很多錯字,找到攤主要求退書,攤主要求他拿出憑證,但當時攤主并沒有給小吳憑證,書退不了。導入新課時,設計問題:(1)小吳哪些權益受到了侵害?(2)如果你是小吳,你會怎樣做?有什么法律依據?這樣既體現承上啟下又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學生的注意力能很快集中起來,學習積極性也易被激發。突破教學難點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消費意識與掌握維權途徑,我設計以下問題:(1)小吳的遭遇告訴我們,消費時要注意商品的哪些方面?(2)消費時索要票據有何意義?(3)小吳與經營者沒有達成和解,你還可以建議他通過哪些途徑進行維權?(4)我們維護消費權益時,要注意途徑的先后順序嗎?為什么?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分析、表達,師生積極互動,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課堂教學中選用同一個案例情境,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設計不同的問題,讓問題隨著案例的展開逐步深入。同時,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逐步被調動起來。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豐富多樣,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時政情境、案例情境、音像情境、表演情境等。情境的選材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背景,內容要聯系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樣的情境學生才會感興趣,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
3.實行層次化教學,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學生能力的發展是有層次的。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進行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內心喜悅,就會主動參與,樂于學習。在調查和觀察的基礎上,我對自己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特長愛好等有所了解和掌握后,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各方面能力較強的,B層是各方面能力處于中間的,C層是各方面能力較弱的。按ABC組合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目的是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備課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使A層學生吃得飽,B層學生吃得了,C層學生有得吃。設計問題時要體現出一定的梯度和層次,課堂教學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在教學“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在讓學生看了一組關于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圖片后,我設計了一組問題:(1)我國的人口狀況、資源狀況、環境狀況分別是怎樣的?(2)面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國分別采取了怎樣的基本國策?(3)資源、環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嚴重的問題?(4)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對人類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什么不良影響?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都能被調動起來。
4.注重評價激勵,讓學生樂于參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初中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望強烈。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哪怕是一句簡單稱贊的話,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表示肯定的動作,學生都會感受到莫大的喜悅與充滿信心,更愿意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如教學“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時,為了幫助學生辨別容易混淆的知識,我設計了問題:“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什么區別?”一學生脫口而出:“區別在于一個沒有‘制度’,一個有‘制度’。”學生回答膚淺,沒有說出要點。但仔細想想,從字面上看,確實是這樣。從觀察的角度來說也算細致,對于鼓勵學生積極表達、主動參與,是有益的。如果當時立即給予否定,甚至把其當作擾亂課堂而嚴厲批評,那么,課堂上誰還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誰還敢參與呢?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應當得到肯定、鼓勵。除了教師的評價激勵外,還可以是同伴的評價激勵,同伴的認可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我要求學生對積極參與課堂的行為都給予激勵的掌聲,這不僅是認可的掌聲,更是前進的動力,它能激勵學生不斷地積極參與和進步。
三 總結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有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追求,有效課堂要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實現,學生能否積極參與關鍵在于教師。只要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總結與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就能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