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的效率,但是,當前課堂教學效果大多不理想,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高耗低效。本文主要就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有效性 激趣 精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80-02
一 導言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使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凡是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在平時的聽課活動中,大家有沒有發現,有的教師課堂教學構思巧妙,教師“導”得巧妙有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一節課下來,大多數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得到方法的啟迪、能力的培養、思維的發展;而有些教師整節課不停地講解,方法單調,學生忙于做筆記,一節課下來師生都十分疲憊,雖然辛苦,但并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形成課堂教學中的高耗低效現象。當前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課堂教學無效、低效現象十分嚴重,而英語課堂教學尤其突出。在新課標的形勢下,改革課堂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師必須深思的一個問題。
二 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1.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拘泥于“講授—接受”教學模式?!爸v授—接受”教學模式,也被稱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又稱“五段教學法”,即“組織教學——復習過渡——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由19世紀下半葉的赫爾巴特提出,這種模式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三中心”為理論核心,重視人的社會化,重視教師對學生的管教和對學生學習的控制,強調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而能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教學還比較少。在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沒有做到精講精練,忽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關注。
第二,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拘泥于教材。大部分教師忽視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沒有進行精心的選擇整合、拓展和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落實基礎知識點,加強難點的滲透和點撥,導致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因而妨礙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2.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教”存在問題,勢必影響到學生的“學”,例如:(1)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很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愿意發言;相當多的學生上課開小差、打瞌睡。(2)成績稍好一點的學生,由于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對英語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加上不加選擇的題海戰術,課外花的時間多,而往往收效甚微,長此以往,會對英語學習感到厭倦。
三 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新課標要求下的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緊緊抓住“激趣”“善導”“引思”“精講”這四項教學要素,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生的“學”為重心。
1.“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英語學習發生興趣,就能極大地提高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為教師,我們應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精彩導入,引發激情。“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得巧妙,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情境,引發強烈的求知欲,掌握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如講述“環境污染”時,筆者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環境污染的視頻,低沉的音樂,不堪入目的各種污染畫面,引發他們的情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使他們對各種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記憶深刻,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講述“生日”話題時,筆者說她曾聽過這樣一節課:一位教師想讓學生感受一下生日的氛圍,于是在上課時將生日蛋糕、生日禮物帶進了課堂,而恰巧的是剛好當天有一位女生過生日,于是,同學們為她唱起了生日歌、許愿、吹蠟燭、吃蛋糕、送禮物,課堂氣氛很熱鬧,同學們熱情高漲,寓樂于學,同學們很快掌握了該節課要掌握的內容。引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激情,是成功教學的關鍵。
2.“善導”
“導”就是“引導”“指引”。好比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往哪里走,“指引”的作用很重要?!皫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老師,引導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這就是教師的“導”的作用。如閱讀課,我們總不能拿著一篇課文,毫無目的的隨便叫學生朗讀。善“導”,就是要求教師對所教內容了如指掌,運籌帷幄,精心構建知識框架,恰當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教。”這是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方法。英語閱讀常常是學生最頭痛的事,我們通常要過三關:詞匯關;句法關;文義關。通過學習和實踐,筆者認為閱讀訓練可采用以下步驟:(1)背景介紹:呈現與該文相關的資料、視頻或插圖等。(激發閱讀興趣)(2)提出問題:提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幾個問題。(閱讀任務,為略讀做準備)(3)略讀:要求學生速讀文章,找出每一段的關鍵句。(初步理解大意)(4)精讀: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觀點等的理解,學習新的詞匯。(理解文意)(5)復述: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文章的內容。(加強語言的輸出訓練)(6)復習: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語言點、語法等。(積累句法)
但是,在閱讀中,學生常常會碰到生詞,他們有的會慌張,有的忙于查字典,妨礙了閱讀的速讀,而且很疲憊。怎樣掃除這些障礙?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1)一些單詞可根據句子的語言環境來理解,如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判斷它們的含義。(2)通過構詞法來分析判斷,有些詞只要根據一些構詞法的知識就能猜測判斷出它們的詞性或詞義,如合成詞、派生詞等。(3)如果是專有名詞,一般可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或其他組織的名稱。(4)有些不認識的詞匯并不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對于這些關系不大的詞,可忽略不計。閱讀教學中,如果長期堅持語言的輸入與輸出的訓練、方法和技巧的點撥,一定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3.“引思”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是創新學習的核心,教師必須善于啟發學生思維,想方設法去引導學生多思、深思、會思,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思有所學,學有所得。
在學習非謂語動詞時,學生對動詞后面加不定式to do,有時候to可以省去這種現象理解不了。于是,我啟發學生去歸納:watch /see sb.do/hear sb.do/notice sb.do(感官動詞)make sb.do/have sb.do /let sb.do/(使役動詞)help sb.(to)do,通過歸納,學生很容易記憶,還可分清其他動詞后帶to do的用法。另外,動詞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也是學生記憶的難點,不規則動詞較多,記起來較費勁。對此我啟發學生找規律,首先,舉例cut cut cut/let let let/于是,學生舉出了shut shut shut/set set set/cost cost cost/hit hit hit/put put put/ read read read/學生還把其歸納為AAA型;接著他們還發現了ABA型,如run ran run/come came come/become became become;ABB型,如buy bought bought/think thought thought/ bring brought brought/catch caught caught/…然后,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不規則動詞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做了一次大“分家”。學生們積極參與,獨立思考,然后討論,很快完成了任務。學生反映,現在記憶起來比原來容易多了。
4.“精講”
精講就是該講的要講得透,深入淺出,還要注意新舊知識聯系,教材的整合使用,讓學生容易明白。可以不講的,一定不講,把問題留給學生思考。如教學現在完成時之非延續性動詞不能跟表示一段時間的時間狀語連用,如果要和表示一段時間的時間狀語連用,要把非延續性動詞改為相應延續性的動詞。筆者在一次聽課中得知,上課老師很認真地講,學生很認真地聽且做了大量的筆記,可是,當教師布置作業時,只有幾個學生會做,而且還不自信。其實,課本中由一般過去時(Bobby left the park at 8∶00.)馬上過渡為(Bobby has been away from the park for 2 hours.),這樣的編排就有點不那么嚴謹。一般學生很難理解,因為這里出現了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的對比,還有現在完成時中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區別,學生往往易混淆。如果教師稍微整合一下,學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分析:(1)Bobby 1eft the park at 8∶00.(Bobby在8∶00離開了公園。8∶00發生了“離開”這個動作。)(2)Bobby has left the park.(Bobby已經離開公園了。離開多久?不知道,反正不在公園了。)(3)Bobby has been away from the park for 2 hours.(Bobby已經離開公園了。離開多久?2小時了。)
相應的,學生會很容易理解下面的句子:(1)His grandfather at 2000.(died)(2)His grandfather ________(has died)(3)His grandfather for l2 years.(has been dead)
同樣,我們還可以輕松地學習buy/join/come/go/borrow/ begin/marry等。
四 結束語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應努力優化課堂結構,教學應“以生為本”,激發其興趣,做到精講多練,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廖英騏.從六個維度探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EB/OL]. http://www.renai-edu.com/Soft/jiaoshixiazai/ jiaoxuelunwen/201202/1226.html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