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初中階段要學會利用好直觀的地圖,培養地理空間思維,進而才能夠熟練地掌握地理知識。教師要綜合采用各種地圖化的方法來輔助教學,如直觀讀圖教學法、自主填圖教學法、多媒體動態教學法……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從而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關鍵詞】地理 教學 地圖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85-01
地理是一門揭示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學科。在地理的教學上,以往普遍出現的問題有:教師、學生積極性不高,態度上簡單應付,對地理學習中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低,學生僵硬地死記硬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地理學科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
福建省的地理會考對考綱雖然做了明確的知識點要求,初中的學習要求集中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范疇,但作為地理教學者,我們希望學生在初中階段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利用地圖,真正培養起地理的空間思維,掌握好學地理的精髓。正所謂“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其他任何工具都無法取代的。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初中地理教學實現地圖化的具體做法。
一 直觀讀圖教學法,教會學生學會讀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所謂的直觀教學,就是發揮教師的教授能力,直接利用地圖開講,教學生讀圖、識圖、用圖。因此,在第一節課上,教師就有必要明確要求學生備好地圖,確保學生在地理課上有地圖,會看地圖,會用地圖。
讀圖本身是記憶的過程,首先,學生要學會分辨在地理學科中會出現的各個種類的地圖,如在讀等值線圖時,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方法,可根據等值線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狀的變化等來判斷;讀區域地圖時,學生要會辨識山川、河流、鐵路、沙漠等地理標識;讀世界地圖時,學生要細化到記憶重要國家的地理位置、邊界形狀、首都等。總的來說,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明確地教會學生學會讀圖。
其次,直觀讀圖教學需要有技巧地記憶。例如,中國的地圖形狀似啼鳴的公雞,河北像一只耳朵,廣東是雞腿,湖南是人頭等象形記憶方法,這樣就便于學生記憶。再如,同樣還是一幅中國地圖,要分析長江和黃河的流程圖時,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在這幅圖上分別找出長江、黃河流經的區域及流經的地勢高低。長江和黃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東流經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黃河整個流程呈現出一個巨大的“幾”字形,而長江則支流較多。如此對比就不難看出長江流經的區域廣,而黃河流經的區域小一些。這就使用了“綜合記憶法,巧妙分析法”,達到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不過,現實教學過程中仍然會接觸到很多圖,需要靠教師反復講解來讓學生熟記。總之,教師要勤用圖,帶動學生一起養成看圖的好習慣。
二 自主填圖教學法,教會學生學會辨識
填圖法不僅有助于學生記憶,而且更能幫助學生掌握圖圖互換和圖文互換的能力。因為在填圖過程中,它必須基于是對地圖的熟識,需要具備對不同圖的辨識能力,需要嚴謹的思考過程,所以,教師要多給予學生動手嘗試的機會,學習在地圖上標明出具體事物。
填圖的對象有很多,各種圖皆可嘗試,與此同時,教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拼圖”是其中較為有趣的一種,可以將中國各個省、自治區拆開,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迅速拼好。也可以嘗試在班級舉辦一次活動,比賽拼世界地圖,如此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自然能激起一部分學生的斗志和興趣,引起整體的好奇心和關注。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起了學生的熱情,將更有利于師生互動,推動地理教學。訓練填圖有助于優化學生辨識的地理能力,增強“對圖的敏感,對圖的靈活運用,對空間的記憶能力”,可以多多采用。
三 多媒體動態教學法,教會學生學會探索
地圖教具發展到今天,除了初中地理課本中常見的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交通圖之外,還有新型的電子地圖、衛星遙感地圖等,其用途廣泛,功能齊全,這也都成為了地理學習的一種良好的輔助工具。筆者就曾用視頻輔助教學“地形”,經常隨手打開百度地圖,和學生一起查找大家所不知道的“神秘地帶”,也經常播放動態講解視頻,將遙感技術所展示的魅力運用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也曾直接播放“海底世界”,用視頻來代替筆者講解的“海洋是廣闊魅力的”,也曾用視頻解說“地球多樣的溫度帶,多變的氣候”等。網絡是強大的,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多媒體在地理課上的廣泛運用,讓學生可以通過它直觀體驗地球宇宙的浩瀚神奇,地理的奇妙迷人。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不應該只停留在原始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身為教師,更不能在教學上閉門造車,與時俱進地學習是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具備的精神。
總之,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通過互動地理教學與地理地圖知識的系統學習,加上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細致生動地傳達地理思想,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和初步能力,促使其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參考文獻
[1]楊婭娜、李晴.淺議地理教學模式改革與促進學生能力發展[J].地理教育,2006(6)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