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品德課堂教學形式也隨之變化,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從而很好地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等方面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學目的 學與教 探究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91-01
在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價值感觀,更能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信息多向傳遞,形式多元互動,用智慧啟迪智慧,集思廣益,共同發展。
一 開設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而本文論述的就是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的教與學。眾所周知,初中時期對于青少年來說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該時期是基礎教育工作的核心階段,學生結束小學時代的生活順利升入初中。初中時期學生自我身體處于發育階段,心智及意識形態等均在此階段定性。此階段是初中生至關重要的“靈魂發育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價值目標是注重初中生感性心靈豐富與細膩和理性思維自主與開放的培育。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課程,通過對思想品德的講解,讓學生們明白個人修養對社會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因此在初中時期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科學常識教育觀念意識的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初中生培養成為具有高尚的品質、堅強的人格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人才。
二 對教師教學的幾點思考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到主導作用。從上課的開始就把教學的節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后,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達到教學的目的,這樣教師在整堂課中都是起主導作用的領導者。
課伊始,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思,掌握課堂的主導權。教師在選擇討論題時,要使問題具有開放性,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十分關注的問題,即問題答案的多樣性、發散性,才會使學生有話可說,活躍討論氣氛。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可持續發展與基本國策”內容時,設計了“如何保護資源和環境”討論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樂意自主探究。
巧設的問題既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積極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而熱烈的氣氛中進行課堂討論。教師應合理安排討論時間,靈活把握討論動向。討論時間過長會使課堂松散,過短會使討論流于形式無法深入,討論時間的長短,教師應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又要及時給予引導、啟發、點撥,保證討論話題始終圍繞主題,使討論有個結果,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綜合整理,得出結論,達成共識。教師對討論過程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主,只要學生有較好的參與興趣,積極思維,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強烈的探究意識,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多角度地進行綜合評價,要尋之以思,受之以理,歸納總結,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問題的實質,從而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
三 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幾點看法
其實,思想品德并不難學,關鍵在于方法。學習思想品德不應該死記硬背,應該活學。其方法有:(1)重視基礎,強化主干知識。(2)關注時政,突出重大問題。(3)注重學科思想,提高人文素養。(4)加強訓練,提升學科能力。
中學生處于一個性格叛逆的階段,學習思想品德時,往往容易形如嚼蠟沒有絲毫的趣味可言。所以要想真正學好思想品德課,就必須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怎樣培養興趣呢?
上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文,通過預習熟悉相關知識點。然后,在課外通過相關知識點找出相應的事跡,并收集起來,在上課時把相關事跡與知識點相結合,進行學習,這樣,在學習過程中不至于對著死板的理論知識,使學習不再平淡無味,從而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 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
對于學生來說,探討和把握獲得科學結果的方法和途徑,往往比學習和記憶知識結論更有價值。他們在探討未知和疑問的過程中,經常需要經歷和體驗失敗的。但重要的是,學生在這種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了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注重兒童自身的生活經歷、生活經驗,努力促使他們在自身的經驗、體驗中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考慮問題,用多種廣泛的知識來探討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樣才能使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讓學生以實踐檢驗真理,讓他們在精神上進一步升華,更牢固地樹立遵守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學生的品德更規范,更有章可循。
總之,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學工作者都應靈活以運用各種方法,避免在學習教學過程中總是固定乏味的方式,運用爭論、質疑、答辯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在各種思想的碰撞中,閃現思維的靈性,在相互啟迪中,達到對問題的深刻領會,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一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不斷探索課堂討論的新形式、新思路,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