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非常薄弱,歷史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條件落后,但提高學生興趣、采取高效教學手段、開展高效歷史課堂是新課程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農村 開展 高效 歷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92-01
新課程教學實施以來,師生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的編寫體例、新穎獨特的史學觀點都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不在于此,而在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碰到了很多困惑,時常感到一節課的內容難以按時完成,上課往往是忙于趕進度,無法很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任務,學生們也抱怨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教學速度太快、知識跨度太大,難以記憶和理解。在農村,由于經濟水平相對落后,這些條件往往跟不上。那么教師該如何在正常的歷史教學中跳出教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高效的教學手段,降低課堂教學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開展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學呢?
一 增強師資力量,轉變教學觀念
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好比霧里看花,朦朦朧朧不能看清,也就談不上推行。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經費的短缺;二是教師教學負擔的沉重,使得學校既沒有能力,又沒有時間把教師送出去參加培訓。雖然也有一些教師,他們知道學習是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究的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但因為課時比較緊張,仍然不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認為,對于一些結論,讓學生自己探究,太過于耗費時間,由教師分析或直接給出,所花費的時間要少得多。從歷史課堂來說,如果師生雙方課堂互動太多,就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要在有限的課時數下完成教學、訓練、講解、復習備考,許多教師選擇了“一言堂”。因此,要增強師資力量,選派歷史專業老師到農村任教。改變歷史是靠背的錯誤觀念,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而不是只留于形式。
二 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加強教與學的雙邊互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參與式、探究性學習。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增強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實踐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應把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轉變為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啟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設計不僅要對教材重新組合處理,更重要的是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導入、啟發興趣,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如何設問、引導啟發等。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案,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中分享彼此的收獲、交流彼此的情感,實現智慧的撞擊、經驗的共享。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凸顯、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方能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達到高效。
三 重視情感教育,形成大的歷史觀
學一門課程首先就要明確學習作用和目的。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歷史是什么?將這樣的問題滲透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甚至第一堂歷史課就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思考。在一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和比較上,經常要“瞻前顧后”、“左顧右盼”,聯系中國、聯系世界、聯系古代、聯系今天。為的就是能夠使學生逐漸形成一個大的歷史觀和深厚的歷史感。如剛剛講過的《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古代未能成為“海上強國”?近代決定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學生回答:“中國近代實行禁海政策和閉關政策,使中國的海軍勢力減弱。一個國家海軍的實力是近代國家國力的重要體現。”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進一步指出:“我們的地球70%是水,海上力量的強大意味著這個國家是對外擴張型的、是先進的、發達的。一個國家陸軍占優勢,陸地力量強大意味著這個國家是保守的、是防御的。而今天,我們國家在國防力量上應該重視海軍的發展,保衛祖國的海疆!”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教學,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歷史不等于過去,歷史也不等于死記硬背!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增強歷史責任感,不忘歷史,牢記歷史,熱愛歷史!
四 師生加強溝通和交流,及時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老師所提的問題偶爾一兩個題不會也無關緊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經達到了目的。老師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告訴學生,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因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在農村中學,學生受家庭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自信心不足,容易自卑,所以老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多舉一些歷史名人的事跡,加以引導,讓學生以歷史人物為例,多進行反思,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對歷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多讀一些歷史人物傳記,積累史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歷史課的學習。
總之,在農村,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學生主體性的調動。作為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實實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追求每一節課的高效,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