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一項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方面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開發思維的重要途徑。初中閱讀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讓學生學會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第一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 文眼 朗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93-01
一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技能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是學生理解內容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要培養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就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讓學生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如在九年級《人生》的教學中,我先指導學生思考本文以什么線索描寫,在描寫時比喻人生的那些場面,并且作者對那些場面是如何理解的?讓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列出如下框架,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內涵。
通過這樣的框架列出了人在不同領域中奮斗、勞作的場景,由此看來,作者是把“人生”理解為“奮斗”和“勞作”。
二 導入閱讀情境,培養良好的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剛上課時,由于很多學生的思維、情緒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的狀態,但很多老師在一上課時就直奔主題,侃侃而談,或用其他的強制手段讓學生注意聽課,我認為這些教學效果都不好,無法從學生的內心深處真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當然無法調動學生全身的感覺器官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棗兒》的教學中,我是這樣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在地震四分鐘后的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沖向他八歲兒子所在的學校。在他眼前,教學樓已成了一片廢墟,他感到絕望,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起來,但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事,你一定要振作起來!”于是,他堅定地站起來,快速跑向兒子教室所在的位置,開始動手挖掘。他一直不停地挖,1小時,2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不聽別人的勸告,他堅信自己的孩子還活著。他挖得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渾身破爛不堪,傷痕累累,到處是血跡,直到第38小時后,他突然聽到底下傳出兒子的聲音……父愛不放棄,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但生活中更多的父愛是默默無聲的貢獻。那位在棗樹下翹首企盼兒子歸來的老人,那滿樹的棗子顆顆都凝聚著他對兒子的思念。那我們一起來閱讀《棗兒》。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專心地投入到課文中這樣的閱讀導入,比起教師在課堂上費力地解釋文章的內容,效果是更好。
三 把握“文眼”,抓住重點
“文眼”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耐人尋味、使人動情的詞或句子,是作者感情的焦點。抓住這些“文眼”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表達方式上看,這些“文眼”往往是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結構上看,這些“文眼”有著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的作用;從內容上看,這些“文眼”能揭開文章的主題、作者的創作意圖,能概括段落的主題、段意。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找出“文眼”,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內涵。如在《孔乙己》的閱讀中,在學生通閱全文后,細細品味文章的“文眼”。如“曲尺形的大柜臺”說明來這里的人們的不同社會地位的“分界線”,柜臺內外兩重天;“短文幫”和“穿長衫”的鮮明對比;孔乙己出場時,大家看著他“笑”,指“笑”相貌、“笑”衣著、“笑”語言、“笑”外號、“笑”傷疤、“笑”偷書,逐漸深入、由表及里;“排出九文錢”與“摸出四文大錢”,這兩個字“排”是在窮人面前炫耀,“摸”是表明孔乙己生活已瀕臨絕境……在此閱讀時,抓住這些“文眼”,能通過孔乙己的外形、服飾的描寫提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習性;通過對肖像描寫提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通過對孔乙己的動作、神態描寫,揭示了孔乙己的善良。
四 朗讀文章,陶冶情操
朗讀是有感情地閱讀,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朗讀教學就是通過有聲語言,直觀、形象地再現和傳遞作者濃郁的情思,使讀者和作者在情感上達到溝通,產生共鳴,受到美的熏陶。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經過“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推敲,精益求精,具有較強的含蓄美和韻律美。杜甫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說:“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么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有人說:“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分析。”因為語文教師選擇一些優秀作品,讓學生去誦讀,如詩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課堂上,聲情并茂的朗讀聲,能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給人一種藝術的感受。如在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我先讓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請一些同學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很多同學被這位身患絕癥的母親忍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的博大深沉、崇高無私的母愛感動得流淚了。
俗話說:“朗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有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收到實效。作為初中生,必須學會閱讀技巧,才能提高語文的素養,這不僅是為深化語文課改、提高教學質量打好基礎,也對學生素質培養起著現實實踐的意義。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