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不只限于課堂教學,學生能將課堂所學知識有效地運用才是語文教學有效的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更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綜合實踐 課堂教學 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94-01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中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才能讓所學內容“活”起來,產生創造性的火花。
一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的意義
素質教學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強調著學生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的發展。這不僅是對應試教育的擺脫,更是學生自主成長、合作提高的一種良好的途徑。因此,我們努力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綜合實踐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提高其學以致用的能力,更能提高他們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如一些學校會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其實很多活動就是很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一些學校搞“小書蟲”活動,也就是學校安排時間和場所,讓學生把看過的一些閑置在家的書籍帶到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互換或低價購買。我們會發現有的學生很會推銷自己所帶的書,有的同學能輕松地低價買到自己心儀的讀物,而有的學生則缺乏交際能力,在活動中沒有獲得很好的精神食糧。但是,這樣的活動,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熱情,也有參與的興趣,他們在活動中都能展現自我,提高聽說能力,如果老師安排他們寫寫活動心得,那么,他們也能寫出很好的“小書蟲”活動心得。他們在活動中交換或購買到喜歡的書籍,也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如此的活動,某種程度上比課堂教學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 綜合實踐的有效開展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對傳統教學思維的一種挑戰和革新,活動中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心智思維、語言表達與交際表現能力,也能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看待問題和處理存在的問題,發揮自主性與能動性。那么,綜合實踐活動如何才能有效開展呢?
1.開發教材資源讓實踐推進語文學習的開展
課堂教學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我們的語文綜合實踐完全可針對教材的挖掘展開。蘇教版的教材編排是以人文性教學為重點進行編排單元的。因此,語文實踐完全可以在課內展開。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精選了《小鷹學飛》、《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等童話寓言故事。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引導學生如何看待和學習童話、寓言,知道這些故事學習重點所在。如《小鷹學飛》學到了人只有不斷提高要求,才能不斷提高的道理;而《青蛙看海》讓我們懂得了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獲得最后成功;《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讓我們看清楚壞人的嘴臉;《狐貍和烏鴉》告誡我們要有自我認識,不要聽奉承的話就得意。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這一單元的有些道理還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之后進行討論,激發他們思考。如“鷹媽媽不給小鷹不斷提要求,小鷹會怎樣呢?”“小羊有脫離狼口的方法嗎?我們怎樣設計一個狼沒有吃到小羊的結局呢?”
如果我們將《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不但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更能提高學生的表達和表演能力,甚至產生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語文課堂教學更有生命的活力。
2.利用社會資源,讓綜合實踐富有實效
社會是個“大課堂”,校園是個“小社會”。語文綜合實踐就將社會校園變成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的大課堂、大舞臺。
三 注重綜合實踐的有效生成
我們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要求,要讓他們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積極活動的熱情。
因此,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趣味性,如讓學生關注一次活動中不同人的感受,參與的學生與老師的衣著怎樣?勝利和失敗者的表現、語言會是怎樣的……這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的實踐要有綜合性,最好不要讓學生帶著學習的包袱參加活動。如學習一些關于親情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讓他們談談自己如何用行動報答自己的父母,這樣既能進行情感教育,也能讓學生有想法和思考。當然,活動還要注意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注意到學生的個性和生活狀況的差異,如身體條件不允許的學生,就不必勉強他參與萬里行之類的語文實踐活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和有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語文學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在自主與合作中提高感受、體驗的能力。如此,語文教學才能達成以生為本,突出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宗旨。
參考文獻
[1]魏建立.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7)
[2]陳菊娣.讓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活力四射[J].吉林教育,2013(2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