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型填空題一直以來是困擾著中學生的一種較難的題型,它體裁廣泛、內容多樣,包括科技小品、社會生活、人物傳記,涉及文化、教育、歷史等領域。中考英語試題中的完型填空,不僅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考查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完型填空題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對學生能力要求高。因此,要提高正確率,除了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和一定的語法知識,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較強的解題能力。那么,如何做好完型填空題呢?
一 統覽全文,掌握大意
做題時,應先越過空檔,通讀全文,理順題意,找出中心詞,這是做好完型填空題的關鍵。因為完型填空的特點是著眼于整體理解。我們如果把短文比作環環相扣的鏈條,那么由于空格的設置,“鏈條”從第二句起有些地方就脫節了。有些學生習慣于提筆就填或邊讀邊填,急于求成,然而,欲速則不達。由于完型填空屬障礙性閱讀題,所以抓住文章的首句(段)和尾句(段),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很有幫助,因為文章的首句是觀察全文的“窗口”,尾句是文章的總結、結論或點睛之筆,會帶給我們啟示。因此,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使自己心中有個大概的印象,我們應依據首句給的啟示,通過邏輯思維,借助短文中關鍵詞所提供的信息,越過空檔,快速把全文讀完,建立語言的整體感,幫助我們了解短文大意。然后再通讀全文,不失為一個竅門。通讀全文的方式可因文而異,對較易把握大意的文章可采用粗讀、速讀的方式;而對理解稍有吃力的文章不妨放慢讀速、慎讀,但不管怎樣讀,注意力都應集中在文章的主線(或中心詞)、了解文章內容,從而確定進行推斷、選擇的基本思路。如果一開始就忙于見一空填一空,勢必無法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概要,顧此失彼,既影響準確率,也影響做題速度。
二 先易后難,前后照應
同一篇完型填空題中,各題難易相差很大,有的一眼便可看出,有的要反復推敲。對于一時沒有把握的題目,可以采用“迂回戰術”,在題號前標上記號,先繞過去做下面的題目。在做完較容易的題目之后再回過頭來思考難題,同時把已確定好的答案代入短文,幫助理解。這樣,也許難題就不難了。除了要從語法上考慮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從上下文前后照應上多加考慮,保證文章前后不產生矛盾。通覽全文后,對文章有了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全文大意,運用邏輯思維,分析這一空格處在句中的地位、前后的關系和它所起的作用,確定最佳答案。遇到困難,暫放一邊,先易后難,這是解題之道。當遇到難以判斷的題目時,不妨先放一邊,繼續往下做。因為有些答案是必須通過下文的理解后才能做出判定的。有時,前后信息之間還有相互提示的作用。因此,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不能停留于此,這樣會浪費時間。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先根據上下文和自己的語感,推測部分空格的可能答案。然后,再結合選項逐一敲定。綜合考慮指的是根據全文大意和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把上下文的意思、句法結構、詞類和語法功能、慣用法、邏輯推理常識等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綜合考慮,仔細推敲。要準確判斷出題目的類型,語法知識類較多地表現為動詞時態、語態的選用或句子成分的辨識;詞語知識方面的題目要從詞性、詞形區分,同義詞語辨析、習慣搭配、習慣用語、結構詞選擇等方面考慮;情景推理題要注重挑出句子層次,注意句間的結構、意義上的連接和照應關系,有時還應在段與段之間、情節與情節之間或更大范圍內上下文照應。因此,對短文作“全景式”的總體把握對每一空的正確解答非常重要。
三 復讀全文,核查答案
完成所有題目后,還要再次通讀全文,看看這時的短文行文是否流暢、意義是否連貫、邏輯關系是否合理。(1)檢查上下文的一致性:即時態、語態的一致,代詞、名詞、單復數的一致。(2)檢查表達法的習慣性:即習慣用語、固定搭配、句型詞組是否符合習慣。(3)檢查上下文的連貫性:憑借語感,按照上下文,檢查段落與段落、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是否連貫。復讀時對全篇文章的理解,檢查全文是否前后貫通,再次將不合題意的答案調整或修改;如果實在無法確定,可以作推理性猜測,不可放棄不填。這是檢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往往能糾正一處甚至多處錯誤。
一般來說,完型填空要讀三遍:(1)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概要;細讀,填空恢復原文。(2)再讀,檢查文章的條理邏輯是否通順。以往學生往往忽視這一重要環節。(3)做完題后,再讀全文,核對答案。注意上下文的一致性及時態、語態的一致,單復數的一致;從語法、慣用法甚至語感入手,看全文是否合乎邏輯;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是否連貫通順。只有這樣做了,才可以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