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已成為中學數學教學的主流。從國外引進的教育軟件《幾何畫板》,以其學習入門容易和操作簡單的優點及其強大的圖形和圖像功能、方便的動畫功能被國內許多老師看好,并已成為數學教師教學課件的主要設計平臺之一。
【關鍵詞】幾何畫板 函數性質 數形結合 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14-02
一 借助“幾何畫板”學習函數的必要性
函數是描述客觀世界量變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型,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初中階段,籠統地總結為: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在某一法則的作用下,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其相對應,這時,就稱y是x的函數。這時,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函數的圖像把變量間的依賴關系和函數性質直觀形象地刻畫出來,給我們提供了函數的一種直觀表示,使我們易于接受。另外,數形結合也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研究函數的重要工具。
在研究二次函數y=ax2+bx+c(a≠0)的性質與平移、翻折變換等問題時,筆者認為用“幾何畫板”輔助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比較、猜想、探索——抽象和概括”,與學生們共同探究二次函數的有關問題,比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效果要好很多。恰當地運用“幾何畫板”,能使學生在正確、迅速、形象地獲得圖像的過程中,加深對函數性質的了解。“幾何畫板”在教學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快捷的計算功能、豐富的圖形呈現與制作功能、大量數據的處理功能;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和研究環境等。因此,在二次函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幾何畫板”的優勢,重視與“幾何畫板”的有機結合,恰當地使用“幾何畫板”,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學習函數的知識,讓學生深刻理解函數中蘊含的數形結合思想。
二 借助“幾何畫板”感受函數圖像的動態形成過程
函數是研究運動變化的重要數學模型,函數概念的實質就是運動變化與聯系對應。“幾何畫板”在這一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它可以動態地表現圖像的變化過程,滿足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形象直觀的要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函數中兩個變量的緊密聯系。
函數的圖像采用描點法,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親歷實踐過程,但學生剛接觸函數,通常有這樣幾個誤區:取點過少、取點不具有代表性、描點不準確,描出圖像不光滑、對無數個點和無限延伸難以理解。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繪制函數圖像,通過追蹤點得到函數圖像的蹤跡動畫,通過運動點讓學生清楚看到點動成線的動態過程。
二次函數的性質是初中段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了教學軟件探索這一個性質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三 借助“幾何畫板”探索函數的性質
下面以探究y=ax2+c(a≠0)圖像、性質以及上、下平移為例。
在學生會畫y=x2+1、y=x2-2的圖像后,進行以下活動。
將事先做好的“幾何畫板”文件(如圖1、圖2)分發給學生,圖中點C為y軸上的動點,y=x2+c中c的值等于點C的縱坐標。
探究序列:(1)如圖1,用鼠標上下移動點C,體會c的值變化時函數y=x2+c圖像的變化,與函數y=x2的圖像有什么關系?你能歸納y=ax2+c(a≠0)的圖像和性質嗎?(2)c的值變化時,圖像如何移動?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拋物線上、下平移的規律嗎?
發現:c值在變化,圖像在左右平移。c值增大,圖像____移(填上或下);c值減小,圖像____移(填上或下)。
運用規律,解決以下問題:
函數y=x2-4的圖像與y軸的交點坐標是( )。
A.(2,0) B.(-2,0)
C.(0,4) D.(0,-4)
拋物線y=-2x2的開口方向_____,頂點坐標是_____,對稱軸是_____。
函數的y=-2x2-1圖像可以由函數y=-2x2+3的圖像沿y軸向____平移____個單位而得到。
根據函數圖像和交點,使學生直觀地看到怎樣用圖像來表示方程與不等式的解,能夠用函數觀點認識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實質,加強了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和高度都發生了變化,認識更深刻了。
四 利用“幾何畫板”深刻理解函數中蘊含的數形結合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靈魂,是通過知識的載體來
體現的,對于它們的認識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和學習實踐中不斷的感受和理解。
數學的靈魂是數形結合,數形結合的精髓是函數,函數的核心是運動變化。在函數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較多的通過圖像分析函數解析式、通過解析式分析函數圖像的題目,引導學生運用函數圖像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函數的思想方法。應用函數圖像順利開展數學活動,是“幾何畫板”對數形結合思想的最完美的詮釋。
運用“幾何畫板”,教師可以在動中教,學生可以在動中學。把教材內容變靜為動,學生在動中求知,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盡量發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呂同富、馬玉娥.《幾何畫板》教學一得[J].數學通報,2002(11)
[2]陳萍、高峰.《幾何畫板》的交互整合[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