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新課改背景下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存在的問題,并主要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控制好時間的分配三個層面闡述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生物課堂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21-0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注重關注課程發展的宏觀視野,與提高課堂效率相比,課程結構的變化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更受教師的關注。而真正的實施過程中,“自主”變成了“自流”,“合作”成了個別學生的表演,大部分學生淪為“聽眾”和“看客”,“探究”變成了“平原上走馬”。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為基礎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平等、和諧、信任的,融洽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情感和修養是教師工作中尤為重要的一點,教師熱愛自己的工作,授課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學生聽課時則會集中注意力、積極而活躍。反之,教師的精神面貌萎靡不振,學生也會懶散頹廢。
要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教師要在課堂上態度和藹,面帶笑容,并無條件信任學生,與學生友好相處。此外,教師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感情投資,也是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
二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1.選擇教學內容
選擇教學內容要盡量使用“近距離”的資料。如在授課時,為了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要采用與學生思想和日常生活接近的、最近發生的例子,這樣有助于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這種方法體現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
選擇教學內容應落實講重難點、講規律、講易錯、易漏和易混點,不講學生會的、學生能學會的、講了學生也不會的,這“三講”、“三不講”原則。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徹底改變課堂上“填鴨式”教學的局面。
2.選擇教學方法
選擇新穎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如“問題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分組競學法”等。在使用新教法時,要合理總結、適度整合新老教學法的優劣,以期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3.運用教學手段
要善于處理現代信息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不必使用片面的現代信息手段來解決傳統教學手段能解決的問題。如在講解生物體的結構時,可以使用模型、掛圖等來完成;在分析較為復雜的生理過程時,需要使用多媒體、錄像和投影等現代信息手段來完成。
4.精選習題,高效訓練
教師要處理好課本習題與課外習題的關系,以保證訓練的質量。課本習題對深化概念、鞏固所學知識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要注意教學質量,對新題充分利用,以此為基礎,精心選擇習題來加以擴充,要有新穎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地編選試題。對訓練的數量進行嚴格控制,以“教師多做題,學生少做題;教師選好題,學生做好題”為準則。
5.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儲備
現階段,對于生物教師群體來說,教學知識的更新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如知識更新不及時、繼續教育缺乏實效性等。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擁有更完善、更新的學識去教導學生、指導學生。
三 在課堂管理中,控制好時間的分配
1.合理安排時序
時序是對教學活動各過程的管理,包括整節課時序上的管理和各教學環節時序上的管理。對于一堂課,應當先組織好各環節,教師再依次開展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環環扣緊,行云流水。時序安排最為關鍵的是保持教學活動流程的合理性,且新授的中心環節始終處于整個流程中的最佳時段。
2.合理安排時比
時比,即某教學環節與整堂課的時間比。時比管理即對整堂課各教學環節的時間進行科學管理和合理分配。以各教學環節的重要性來確定其時比。以實驗課為例,教師課前應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組織紀律教育,并且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操作等,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3.合理安排時速
時速管理,即教師管理教學活動速度和環節銜接速度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要合理安排好這一環節,應培養自身處理信息的傳遞、反饋、調控等方面的迅速能力,以保證按時完成各教學環節的任務。此外,教師應以精練的言語、簡捷的方法完成各環節之間的銜接。
4.合理安排時效
時效管理即教師在整堂課中,通過合理安排各項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效果最大化,即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長時期的無效或低效就會貽誤一代學生。要取得時效管理的最佳效果,應管好用好每一分鐘、每一堂課。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為基礎,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為關鍵,以控制好時間的分配為實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普通課堂向高效性課堂過渡。
參考文獻
[1]柳彩琴.淺議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0(2):65~66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