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改革給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雖然現在的體育教學考慮了學生的年齡性別特點、體育課練習密度較全面,但體育老師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給主課讓路、危險項目取消、師資缺乏、課程走樣的局面,長此以往很難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鍛煉熱情,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身心素質,故而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初中體育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提出改革性建議。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 目標 內容 方法 改革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50-02
一 體育教學的目標
學校體育主要由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組成。體育教學的任務與目標是進行健身知識技能的傳授以及運動教學,課外活動目標是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同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鍛煉身體和活躍學生生活、協調人際關系。所以,學校體育的目標宏觀來講應是促進學生體格、體能的完善和發展,培養體育的情趣、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社會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每一個學生而言,要通過體育達到以下四個目標:(1)身體的發展。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對疲勞的抵抗力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同時適應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崗位的身體和心理能力;(2)獲得良好的運動技能,提高工作勞動的效率,進而提高生活質量;(3)掌握科學的健身養生知識,提高智力素質;(4)培養正確的社會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競爭的意識,能不斷自我發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簡言之,就是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體育衛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個性。
二 現行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思考
中學體育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教師在了解體育相關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在面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時講授的知識也要由易到難,通俗易懂。低年級可以從更直觀的比賽、新聞方面去分析,這樣既增加了這方面的見聞,又提高了興趣。高年級可在以上基礎上介紹一些運動力學、化學、運動生理、運動損傷等方面的知識,因為隨著年齡的遞增,高年級的學生希望更全面地去了解運動,掌握知識和技能。實踐課包括隊列隊形、基本體操、跑、跳、投、技巧、支撐跳躍、單杠、雙杠、民族傳統體育、籃球及韻律體操等。體育課是身體活動課,而身體活動是以身體素質與思想素質作基礎的。學生的身體狀況不同,卻要掌握相同的教學內容,這也成了體育教師的一大難點。另外,體育實踐課受場地影響大,例如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綿包,籃球教學要有很多的球與球場,遇大風、下雪、落雨、強日光,體育課變更的隨意性則更大。教學內容完不成,學生的身體得不到鍛煉,結果體育課成了學校的“雞肋課”。
目前,有的教師上課“放羊式”,教師心中茫然學生亦然,場地器材條件差,加之天氣等原因,體育課猶如一盤散沙。僅僅是為應付教學競賽和教學檢查才上幾次考試項目之外的內容,學生學得少、練得少。近些年的“健康體質測試”成績也是慘不忍睹,學生身體狀況差、思想不重視等不良現象導致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 中學生生理心理特點
初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學生身體迅速成長,骨骼肌肉發育很快,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都有較大發展,神經興奮過程占優勢,反應快易激動,但心臟發育稍滯后于運動系統與神經系統的發育,運動持續能力差,易疲勞。尤其是性機能的迅速發展,體態上出現了新的變化,男女生差別更為明顯。男生聲音變粗,喉結突出、出現胡須、體型縱向發展;女生月經出現,聲音變高,乳腺發育,皮下脂肪增多,身體開始橫向發展。生理方面的突變,也相應地引起了心理、行為的變化:(1)由于體內新陳代謝旺盛、精力充沛,充滿朝氣,活潑好動,喜愛體育運動及競賽以表現自己。(2)由于身體發育不均衡,加之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能力差,所以動作笨拙、別扭、不靈活,而且容易頭暈和疲勞,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3)由于性機能開始成熟,性意識覺醒,開始注意異性,產生好奇心,并且愛表現自己來吸引異性。(4)成人感產生并逐漸對身體形態產生意識,開始評價別人和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心理矛盾更為明顯,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矛盾,自尊心與自卑感矛盾,反抗性與屈從性的矛盾,理想與挫折的矛盾,這些矛盾使他們表現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應以正面教育引導為主,不可打擊其自尊、挫傷其人格。
四 充分利用游戲法教學
游戲可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沒有技術限制,能隨心所欲地進行。游戲法特點之一是參加者全體在運動,保證了練習的密度與強度;另外,在不同天氣、不同場地條件下均可做游戲,受外界的限制較小,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活躍氣氛,提高練習效果;貼近教學內容的游戲,學生很愿意投入。
班級體育活動中亦可引入體育游戲,如毽球、女生皮筋、小群體的教學比賽等均可協調學生關系,增強凝聚力。
全校性的田徑比賽、球類比賽,可促進學校學習氣氛的轉化,可加強德育建設,使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提高鍛煉興趣和文化理論的學習;毽球、健美操、韻律操是女生們喜愛的內容,可促進機體的發展,展示美好的姿態,培養自信心。
另外,體育課中也應傳授一些使用的知識,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點,又提高了安全意識。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應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而用游戲法進行教學則能很好地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了解自己、評價自己,提高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學校體育中應大力推廣游戲法教學,尤其是在義務教育中,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在體質鍛煉的黃金時期,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舒達、蔣長好.素質教育全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2]沈建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區體育三位一體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
[3]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4]全國體育院校成人教育協作組.體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5]羅映清等.學校體育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6]全國體育院校成人教育協作組編.體育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