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色是衡量一所學校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也是學校的魅力所在。很多學校為求生存和發展,大力開展特色辦學,但不少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過程中存在著盲目跟風、急功近利、重“硬”輕“軟”、重局部輕整體、違反特色發展規律等誤區。本文針對創建特色學校過程中存在的誤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創建特色學校要結合實際,從整體出發、加強學校精神層面的建設、科學論證特色項目的擬定、遵循特色學校建設規律、注重內涵發展等對策與建議,希望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門、決策者的重視和思考。
【關鍵詞】特色學校 創設 誤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53-02
近年來,創建特色學校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是現代學校的共同追求,也是現代學校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它對改變我國中小學千校一面的辦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辦學優勢與特色,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不少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過程中為謀政績,急功近利、不顧實際、盲目跟風、為特色而特色,存在著不少誤區。筆者根據工作中所發現的誤區,作粗淺分析,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對策,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重“硬件”,輕“軟件”
1.誤區
有人認為,學校的硬件設備、設施條件優越,就可以創建特色學校了,所以很多學校特別是新建學校不惜花巨資筑大樓、建場所、買設備、搞綠化,通過這樣的手段去創建特色。如某小學為了建設體育特色學校,花幾百萬去改建學校籃球場、運動場和購買大量的體育設備,相反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卻不予以重視,除了用優越的場所、設備對特長生進行訓練能在比賽中取得一些成績外,沒有其他特色體現。大部分學生難以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運動,有的班級甚至用體育課上其他科目。據了解,全校大部分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興趣不濃、熱情不高,由于缺少體育鍛煉氛圍,所以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差,更沒有形成共同的文化氛圍,在調查中,超過10%的學生體質達不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指標。然而,這樣的學校還被當地主管部門作為體育特色學校來宣傳。
2.對策
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對學校硬件設施加強建設固然重要,但“軟件”建設,即學校精神層面的建設更為重要。硬件建設只是特色學校的一種外在展示,而“軟件”建設,學校精神層面建設才是特色內涵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學校精神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創造、積淀下來的,是全體師生認同和遵循的信念、價值、態度、期望等文化價值體系,它是特色學校創建中最為本質的內容,往往代表了特色學校的理想和追求目標。所以,對建設特色學校,我們不能停留在一般性認識上,更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要加強精神層面的建設,真正從精神文化層面、學校內涵上去理解,把握特色學校的本質與精髓,切實培育良好的學校精神,才能真正發揮其對特色學校建設的導向、凝聚、陶冶和輻射作用。
此外,創建一所特色學校的“軟件”建設,還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長,因為學校特色的形成與發展是校長帶領師生員工不斷革故鼎新、發揮創造才能的結果;創建一所特色學校,要培養一批“教有特色”的教師,因為他們是創建特色學校的主力軍,沒有這樣一支主力軍,創建特色學校就成為一句空話;創建一所特色學校,要孕育一種適應特色建設的文化氛圍,因為任何特色離開了文化都難以生存,甚至早早夭折。
二 “為特色而特色”,違反特色發展規律
1.誤區
在工作過程中,筆者發現,不少學校為盡快取得政績,早日建成特色學校,刻意“為特色而特色”進行短期突擊,忽視學校的實際發展,違背了特色學校的發展規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忽視學校發展規律,不從根本上營造學校的特色發展氛圍,而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具有展示性、表演性的“特色項目”。(2)為迎合教育主管部門的考評而設立特色項目,同時通過幾場展示活動,加以渲染,爭取加分,所謂的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就大功告成了。(3)缺乏師資隊伍的培養機制,搞短期的“特色人才建設工程”,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短期成績,以高薪聘請名師、名教練做“招牌”,企圖依靠幾位名師迅速提升學校的知名度。(4)當“特色學校”經上級主管部門評估掛牌后,有些學校就基本減慢或停止了特色建設的步伐,往后的工作主要是靠“做資料”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
2.對策
要搞好特色建設,首先我們要把學校特色和特色學校區分開來,將兩者等同起來,其實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膚淺的。筆者認為,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是不同的,首先出現的是學校特色,也就是學校辦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些方面的優勢或強項,這是學校創建特色的初級階段,然后通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和全方位的滲透,師生及社會人士的認同,逐步形成了該校特有的一種文化模式,這才可能成為特色學校。所以,在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長時間積淀,而且還需要遵循它的發展規律,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
學校創建特色一般要遵循以下發展過程:(1)孕育階段,這是特色的設計與醞釀階段。在這個階段,校長初步形成辦學思想,學校特色目標經過反復篩選已確定,并為廣大師生員工所接受。(2)生長階段,這是特色的展開與營建階段,特色建設全面展開,內外環境不斷優化,全體師生員工為特色目標所吸引,煥發出極大的工作熱情,特色目標開始層層落實,部分成果已初步顯露,并為同行所關注。(3)成型階段,這是特色初步顯露成果并需要進一步升華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預定的目標基本實現,學校獨特的、優質的教育風貌已形成,并在師生中已形成一種心理定勢,辦學經驗得到了升華,辦學成果得到同行的認同。
三 重特長、輕普及,重局部、輕整體
1.誤區
特色學校創建過程中出現比較嚴重也普遍存在的現象是:(1)將特色建設局限于某項活動的開展或某種技能、技巧的培養上,沒有及時將其加以拓展和深化,結果特色建設無法從局部升華到整體,逐漸弱化乃至消失。(2)重視尖子生、特長生的培養,忽視全體學生的普遍提升。有些學校只重點培養本校特色項目的特長生,讓其參加此項目競賽活動,認為只要這些學生取得了好成績,就證明學校特色建設成功了。(3)開設特色班,重視特色班建設,忽視整體參與,特色項目建設得不到推廣,普及面狹小,制約了學校特色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曾到一所藝術特色學校參觀學習,發現本校美術特長班的教學搞得轟轟烈烈,藝術樓、美術室蓋得豪華、氣派,設備設施齊全完美,但這所學校整體藝術教育水平未能得到提高,普通班的美術教育則仍得不到重視,甚至連基本設施設備都得不到保證,每到期中、期末考試前,美術、音樂課必須結束,讓給其他學科復習。學校在特長班教學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普通班美術教學還達不到最基本要求,特別是畢業班更談不上“特色”二字。這也是我國現階段特色學校建設過程中最普遍的現象。
2.對策
作為特色學校的建設,應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特色項目建設有重點但更應全面普及,不能一味地只為特長生服務。作為學校領導,要特別明確特色學校的建設不能僅看培養了多少特長學生,而更重要的是看全校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學生發展有何用、學生整體素質是否得到提高,如果只是部分學生參加競賽拿名次,那充其量算作學校有特色,而不能叫特色學校,否則就違背了素質教育全面、全體發展的宗旨,就不是創建特色學校的目的之所在。教育主管部門在評價特色學校的過程對各指標(分值)的分配應合理、科學,需要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不能單從學校在某些方面或項目的比賽中取得的成績來衡量,更不能只依靠“看資料”來判斷、評估。此外,特色復評和督導工作更應長期堅持,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向前發展。
四 缺乏論證,盲目跟風
1.誤區
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學校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使學校更有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沒有經過論證的情況下,就盲目定下特色目標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特色建設目標的確立由學校領導甚至是校長個人說了算,沒有經過廣泛的調查、分析和論證。(2)忽視學校發展的客觀現實,照搬其他學校的建設經驗。(3)盲目跟風,喪失自我本色,隨意確定特色項目,有的學校甚至換一任校長就重新擬定一個特色項目,致使特色發展目標始終難以確定,師生員工無可適從。
2.對策
事實上,每所學校的辦學歷史、師資條件、辦學規模、生源情況、發展優勢、所處環境、當地經濟水平等各不相同,所以每所學校特色建設的內容應各有千秋。在知識、信息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一所學校要想形成、保持并發展自己的特色,必須結合自身實際,以開放的心態、全球化的視野去學習、交流、借鑒他人的辦學經驗,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照搬人家東西。在項目擬定和建設上要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辦學特色。日本的學校特色建設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近年來,日本越來越多的公立和私立小學都積極開展富有獨特性的教育實驗,引進多種新的教學方法,致力于特色學校的建設,涌現出許多特色學校。如東京都淺小學:午餐室成為孩子們的交流場所;東京都谷中小學:在空間開放的教室里學習……在我國,許多特色學校的創建也是結合自身實際,從普通、不起眼的項目開始,如廣州市番禺區沙涌小學從跳繩項目開始創建,山東杜郎口中學從“課堂革命”開始……它們都打造出全國享有名氣的特色學校。所以,特色建設必須從學校內涵出發,不能憑主觀隨意捏造;特色建設要善于學習借鑒外在的辦學經驗,但不是完全照搬;特色建設要結合自身條件和實力,從本校實際出發,更要立足于優秀的本土傳統文化和本校優秀的歷史傳統。
實踐證明,特色學校建設有利于中小學校找到適合自身的個性化發展道路,有利于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生的和諧發展。但一味追求特色、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的辦學誤區若不及時糾正和調整,其結果必將與特色學校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加強特色學校的建設,要正確認識特色學校的本質和內涵,立足本校實際,遵循特色學校建設和發展規律,注重內涵發展,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特色學校的建設要經歷一個孕育、誕生、成長、成熟和擴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很長,不能急于求成,它需要辦學者在辦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與不斷完善;特色學校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發揮全校師生員工的聰明才智,為促進學校的發展共同努力奮斗。此外,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作風,切實轉變管理職能,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減少對學校具體辦學行為的干預,并加強對特色學校建設的引導、監督和經費的投入。
參考文獻
[1]閆德明主編.如何創建學校特色若干典型案例評析[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2]劉解軍主編.中國教育創新與特色學校建設理論與實踐(下冊)[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