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當前心理學界、教育界、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學校如何充分利用各種優勢教育資源有效地開展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其心理素質從而實現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更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模式的建構,旨在通過全方位、多途徑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積極關注和維護,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建構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155-01
時代的發展,促使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斷增加,對于健康的認識和理解也日益深入。人的健康不僅包括生理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身心健康互為基礎,相互促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與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一樣尤為重要。該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有效而具有實際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筆者認為構建一種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模式的建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 學校完善學生的心理檔案建設
學校應定期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掌握其動態心理情況,其中涉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生個人成長報告、各項心理測查報告單、個人學習與職業規劃等。通過此舉真正做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動態的追蹤和全面客觀的評價。
二 學校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
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已有課程體系,開設有針對性的公共必修課,如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課。心理健康課不同于其他任何以科學知識傳授為目標的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和指導學生認識自身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學會心理調試技巧,促進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心理課應切實關注學生的主體需求,打破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創設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可穿插游戲、討論、角色扮演、心理劇表演等形式,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感悟和成長。
三 完善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建設,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學校心理咨詢室及活動室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的必要場所,是培養健全人格與健康心理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家園,是學生完善自我的加油站。所以,心理咨詢室及活動室的建設已成為學校建設中很重要的方面之一。其中涉及場地選址布置、隊伍建設、人員培訓、個體咨詢與團體咨詢、設立心理宣泄室等一系列相關問題。
四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對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各個學科的教學也同樣肩負這樣的使命。在各學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實際上都可以挖掘出適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適合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只要教師多細心觀察、仔細發掘并善加利用,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 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基本的教育教學活動外,還可以積極利用校園的隱性課程——校園文化,將有形的教育與無聲的教育相結合,達到雙管齊下、潛移默化的目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如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展板,師生心理互動信箱,開設專門的心理閱覽室,開展專題心理健康講座,設立校園“心之約”廣播、每學年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5·25”心理健康主題日、心理創作鑒賞周等,來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
六 開展團體輔導和訓練
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輔導和訓練,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團體輔導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一種以預防和發展性目標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參與輔導親身體會合作、溝通與分享帶來的收獲,不僅可以深入地認識完善自我,還可以更好地認識他人、了解他人,從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七 建設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建設一支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相配合的隊伍,同時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提高全體教師心理教育的能力。學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教師以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專項培訓、聘請心理專家講座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
八 建立家·校聯通體系
成立家長學校,構建家·校聯通體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在學校里,它還應延伸到家庭中去。家庭對人的影響重大而深遠,因而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親子課堂、家庭關系講座、經驗交流座談等活動為學生營造和諧氛圍,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全方位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置于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和多種教育途徑,對學生的心理給予積極、正面的影響,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錦衣、蔡鉀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學與管理,2002(10)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