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Wiki是一個開放的交互式平臺,并被逐步應用于教學過程。將基于Wiki平臺的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整合,開展混合式課程教學,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本文以熱學課程為例,闡述了如何構建基于Wiki平臺的混合式課程,并從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方式、學習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Wiki 混合式學習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013-0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網絡成為人們構建、儲存和分享知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隨著Web2.0工具的出現,大學網絡教學也從靜態的課程網站過渡到使用Blog、Wiki等交互式平臺以及功能更為強大的Moodle、Blackboard、Claroline課程平臺。目前,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優勢互補,能夠使教學效果獲得提升,逐漸成了高校教學改革的趨勢。
一 Wiki概述
Wiki作為一種可在網絡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由沃德·坎寧安于1995年首先開發。容許任何造訪網站的人能快速輕易地加入、刪除、編輯所有的內容,而且通常連登入都不必,特別適合團隊合作的寫作方式。因此受到教師的關注,并逐步應用于教學過程中。Wiki系統屬于一種人類知識的網絡系統,與其他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區內共享某個領域的知識。
二 混合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大量使用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媒體和手段,“網絡化學習”不會取代大學的課堂教學。“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未來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學習過程中將各種基于Web的技術混合使用,以實現某一教學目標;將各種形式的教學技術與面對面的教師教學方式相結合;是在線學習(On-line)與面對面學習(Off-line)的混合;教師主導活動和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不同學習環境的混合,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課堂講授與虛擬教室或虛擬社區的混合。
三 構建基于Wiki的混合式課程
1.搭建Wiki平臺
HDwiki是專為中文用戶設計和開發,程序源代碼完全開放,采用PHP和MySQL數據庫構建Wiki系統。程序內置的可視化編輯器可以讓錄入與編輯方便快捷,對于視頻、圖片等多媒體素材的支持良好,而且學生不用學習Wiki語法,就能快捷方便地使用。
新浪云商店的云應用系統配置了標準的PHP環境,可以運行HDwiki程序,并且擁有獨立域名,能夠支持很高的訪問量。采用新浪云商店-HDWiki系統避免了復雜繁瑣的域名申請認證、服務器搭建及代碼調試過程,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2.平臺內容架設,確定學習主題
由于Wiki平臺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如果不加任何引導的引入教學過程,必然會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所以將Wiki系統作為課程學習平臺,其內容的設置必須按照課程要求的知識體系來構建。我們按照“熱學”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設立了6個一級目錄和30個二級目錄。與傳統的靜態教學網站相似,我們也將教學大綱、教學進度等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上,供學生瀏覽。
3.整合學習資源,更新平臺內容
課程實施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控制在4~6人。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選擇了部分問題,作為“待完善詞條”,發布在網絡平臺,要求各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認領、編輯、修改及完善。
教師將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發布在Wiki平臺,同時也將作業發布在網站上。學生通過搜索、分析、小組討論,將最終的結果以詞條的形式發布在Wiki平臺上。除了自己發布的信息外,學生還可以瀏覽他人發表的詞條,編輯、修改進行完善,也可以通過添加評論的方式進行評價。
在某一章節內容結束后,教師和指定的管理員(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將對信息進行刪改,或者進行鎖定等操作,這樣就保證了Wiki平臺發布內容的正確和完整。
四 基于Wiki平臺的混合式教學過程
通過Wiki平臺將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有機整合在一起,為教學過程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基于Wiki平臺的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方式、學習評價等方面都具有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組織的方式具有交互、開放的特點。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傳統的課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分析討論重點難點。另一方面,可以通過Wiki平臺,閱讀、編輯修改學生發布的作業,而且改動的每個版本都可以保存下來。學生之間也可以瀏覽、修改和評價他人發布的作業,彌補了課堂交流互動的不足。
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主要是以教材的形式呈現,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然而通過Wiki平臺,學生的學習是動態的和開放的。學生主動地查找資料,和老師、同學討論,并將學習的成果發布在網絡平臺上。隨著課程的不斷進行,Wiki平臺的內容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當課程結束后,留下的是一本由教師和所有學生相互協作,在Wiki上寫成的一本“教科書”。這種發展性的、團隊生成的學習內容建構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中自身知識的建構過程是同步完成的。
與傳統學習過程幾乎完全獨立的被動學習方式不同,基于Wiki平臺的學習方式具有自主性、合作化的特點。學生登錄Wiki平臺,了解課程學習任務。在任務目標的驅動下,獨立自主的查閱資料,不斷思索和探討,并把獲得的知識發布在網絡平臺,與其他同學共享。除了教師之外,還聘請了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作為管理員,修改、管理學生發布的內容,最終獲得滿意的答案。
學習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基于Wiki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評價方式具有以下特點:(1)評價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而不僅僅是終結性評價。學生完成的每一項任務,上傳的每一個詞條,都會獲得老師、同學和管理員的反饋和評論,從而促成其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2)每一個學生被評價的同時,也可以評價別人。通過相互評價,不斷促進知識體系的建構,促進相互學習,達成團隊成員間的有效合作。(3)評價的結果不是固定的分數,而是通過學生不斷的反思,作用于學習過程,最終形成學習方式。
五 結束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線學習工具的更新迅速。但是,網絡學習始終無法完全替代課堂教學。在網絡工具的支持下整合教學資源,同時強調教師的集中指導與交流,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傳統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Wiki平臺的支持下,開展混合式教學,作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對于促進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凱、滕道祥.開源LCMS網絡平臺應用[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4)
[2]Bo Leuf Ward Cunningham. The Wiki way:Quick Collaboration of the Web[M]. UK:Addison-Wesley,2001
[3]陳立華、徐建初. Wiki:網絡時代協同工作與知識共享的平臺[J].中國信息導報,2005(1)
[4]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