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釉兔毫盞不僅是中國瓷器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歷史與文化的闡釋。本文首先分析了黑釉兔毫盞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然后論述了現今人們對黑釉兔毫盞的認識與黑釉兔毫盞的真實背景偏離的現象,其中主要表現在:對歷史背景了解的不準確、對文化背景了解的單一、對地域背景了解的模糊、對傳承背景了解的淺薄。最后本文提出了現今黑釉兔毫盞所起的作用,即黑釉兔毫盞本身價值的真實體現,以及提升社會生活的文化品位。
【關鍵詞】地域文化 中國瓷器 黑釉兔毫盞 傳承
【中圖分類號】K8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98-02
因為生產的黑釉兔毫盞品種豐富,故建陽窯也被稱為“黑建”。我國福建建陽窯以盛產黑釉兔毫盞而聞名天下,“兔毫”又分為“金兔毫”、“銀兔毫”和“灰兔毫”三種,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紺黑發亮的釉面上,并列排著并一次向下的延續閃現出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絲狀條紋,看上去和兔子的毫毛筋脈很相似,又像毛毛細雨霏霏直下,垂流自然,所以稱之為“兔毫”。兔毫這種釉質的形成,是利用了含鐵釉的結晶原理燒制而成的,既不需要對它們施以艷麗的色彩,也不需要在胚體上進行彩繪雕飾,僅利用胚體本身所含有的金屬化學元素的土質,即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強大的藝術魅力,真可謂巧奪天工、渾然天成。
一 目前建窯黑釉兔毫盞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專業科研機構開始對建窯黑釉兔毫盞進行研究和仿制。到了1991年,仿制的黑釉兔毫盞已在質體上、形態上和神韻上都達到了極高的相似度,幾乎可以用以假亂真來形容。于是建陽一帶的小窯場也相繼對黑釉兔毫盞進行仿制,由于對古代窯址的科學挖掘,仿制者已幾乎完全掌握了古代黑釉兔毫盞的釉藥配方和燒制工藝,在此基礎上又通過現代化的科研手段和燒制設備,使得今天的仿制品比古代的真品顯得更加完美。許多黑釉兔毫盞的高仿品“兔毫”又細又長,發色或棕黃或銀黃,如金似銀。釉色在陽光下的五彩光暈,十分漂亮,鑒別起來變得十分困難,再加上現在一些不法分子運用特殊的售假手段,使得收藏古陶瓷、古茶具的老行家都會看走眼。
二 對建窯黑釉兔毫盞的片面認識
1.對歷史背景了解得不準確
現今許多人都較片面地了解到并認為建窯黑釉兔毫盞的興盛始于宋代飲茶之風,其實這是不準確的。其實建窯黑釉兔毫盞的興盛的起始原因,準確地說應歸根于唐代飲茶風尚的改變,唐代的飲茶方式由之前粗放的豪飲,轉變為品嘗式的烹飲,這也使得飲茶成為一種優游歲月、閑情逸趣的“雅舉”,唐朝人陸羽特意寫了一本關于“茶”的著作,名為《茶經》。書中對當時各地茶的品種,以及茶具和烹煮方式,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說明。由于《茶經》的影響,使這種精烹細飲的飲茶方式被確立起來。由于茶飲方式的轉變,飲茶習俗的逐漸形成,人們也漸漸對飲茶所用的茶具開始講究起來。到了宋朝,飲茶的風氣更加普遍,在當時茶還被列為國家的公賣,還特意設置了茶司馬。宋朝的一些文人雅士還追求品茶的另一種境界,于是就出現了如分茶、斗茶這類趣味性的品鑒游戲。又因建窯黑釉兔毫盞本身的特性,就像《大觀茶論》里所說的:“盞色以青黑為貴,兔毫為上。今按建盞胎骨既厚,宜于久熱,且釉色黑,水痕易驗,故最宜斗試。因此斗茶競尚建盞。”
2.對文化背景了解得單一
對形成黑釉兔毫盞的興盛,在文化背景方面人們對黑釉兔毫盞的了解都較為單一,除了在斗茶文化的大力推動下,其實還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就飲茶方面來講,宋代盛行斗茶,飲茶所用的茶具是黑瓷茶具,主要產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受人們好評的就是福建的建窯盞,即著名的“建盞”。因為顏色烏黑發紫,所以又稱“烏泥建”、“黑建”、“紫建”。建盞中的黑釉兔毫盞最為人們所稱道。黑釉兔毫盞其釉色黑青,盞底有放射狀條紋,銀光閃現,異常美觀。用此盞來點茶,黑白相應,易于觀察茶面上的白色泡沫湯花,所以在當時的名聲很大。
3.對地域背景了解得模糊
在地域方面人們了解甚少,甚至對黑釉兔毫盞出現的特殊地域條件還不是很清楚。這大概有兩個方面:從一方面來看是由于制作黑釉兔毫盞,配方獨特,窯變后顯現出不同的斑紋和色彩。這與當地的水質土壤有很大的關系。從另一面來看這也與當地的茶葉生產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在建安一帶,當地的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種茶。在五代時期有個當地人張延暉就曾上表奏聞,并且將所產的茶葉運到官府,從此就有了“北苑”之名,北苑成了當時最負盛名的產茶區。南唐時期李氏滅閩后,令陳履掌管建陽茶局,經營北苑茶產。宋朝時期太宗太平年間,又開始北苑官焙建茶的經營,生產的茶葉充當歲貢。
三 現今黑釉兔毫盞所起的作用
1.黑釉兔毫盞價值的真實體現
建陽兔毫盞具體在何處能較為真實地體現其價值呢?黑釉兔毫盞在北宋時就已十分珍貴,因其數量有限,就連主管茶事的蔡襄也僅有幾個兔毫盞。黑釉兔毫盞十分精美,相傳盞內兔毫四射,凝然作雙蛺蝶狀,十分精致。《福建統制》一書中記載:“兔毫盞,盞價甚高,顯難得之。”據說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在大清樓,徽宗以內府所藏珍用之器和四方美味,召崇臣蔡京賜宴。以惠山泉,建安兔毫盞,烹上好的太平嘉端茶,賜給蔡京飲用。在當時,皇上賜飲是無上光榮的事情,所用的茶器正是“建盞”,可見“建盞”在宮中的地位。由于數量很有限,其收藏價值也很高。
2.提升社會生活的文化品位
社會生活水平的高低,不僅僅只表現在經濟發展的程度上,更多的是表現在當地的文化生活水平上,黑釉兔毫盞的知識文化普及有助于提升當地的社會生活文化水準。藝術的魅力在于能給人以更高品質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品與人文社會環境的融合,更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特點。黑釉兔毫盞作為一種藝術品,與人文、社會生活環境融為一體。自然也應在表現人文、社會生活方面,對提升城市文化生活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本身也承載著提升整體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的效能,而不僅僅只是現代人為了獲利的一種商品。現代城市的文化建設應是“以人為本”,因此,人文建設就顯得更為重要,人類文化精神建設對改善整個社會生活環境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3.對地域文化的彰顯
黑釉兔毫盞是最能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藝術珍品之一。政府可以就當地的歷史文化,立足于本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人文歷史、民間傳說及本地的茶文化,對黑釉兔毫盞進行宣傳,使其具有本土傳統文化的特征。這樣才能讓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看到黑釉兔毫盞之后,緊接著也就可以聯想到這樣的一個地域文化背景,讓更多的人對當地的文化有所了解。在欣賞藝術品的時候不僅因其工藝上的巧奪天工而驚嘆,更被其所擁有的獨特的地域文化所牽動。
四 總結
通過對黑釉兔毫盞的全面解析,對黑釉兔毫盞的價值體現、城市文化品位、地域文化的彰顯的探索研究,尋求通過藝術品的藝術魅力,為服務現代化的文化生活發揮應有的效應,以提高社會文化生活質量,優化生活方式,提升社會環境文化底蘊,增強文化氛圍。以建窯黑釉兔毫盞為載體,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創造出審美愉悅與城市文化內涵提升的雙重效應。
參考文獻
[1]羅文華.趣談中國茶具[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蔡毅.中國陶瓷器真偽識別[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