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新時期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更急迫、意義也就更重大。
【關鍵詞】中小學生 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教育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018-02
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因此,新時期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意義重大。
一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內涵
思想道德素質是指一個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個體自我認知和社會實踐體驗,形成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和心理品質等方面較為穩定的特殊素質。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由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因素組成的密不可分的統一體。思想素質,是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素質是思想素質在政治問題上的具體表現,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核心。道德素質則是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在人的道德行為中的具體表現。心理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心理基礎。
二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
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成體系地對中小學生施加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其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教育活動。因此,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思想素質教育
學生思想素質的教育主要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中小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政治素質教育
政治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共產主義的政治信念;形成忠誠、求真、正直、奉公和開明的政治品質;提高學生的政治辨別能力、政治敏銳性以及正確處理各種政治問題的能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提高認識、理解、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的水平。
3.道德素質教育
“德”是人才素質的內動力。道德素質教育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低要求——“修身”,從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教育入手;第二層次是基本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這是處理個人與國家、與集體、與他人關系時必須遵守的原則;第三層次是最高要求——“樹立共產主義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必備的精神。
4.心理素質教育
主要是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咨詢等活動,積極化解中小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同時,使中小學生形成正常的思維、積極的情緒和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氣質、廣泛的興趣和頑強的意志等心理品質。
三 新時期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
1.思想道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繆克成在《德育新論》中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思想上(心理上)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政治觀點、思想意識、道德要求轉化為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品德的社會活動。”因此,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師表現出愛學生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美,同學間的友誼表現出純真感情之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完善個性。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通過對中小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思維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學會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使個性趨向完善和成熟。
2.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
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教育對中小學生的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和保證。通過對中小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引導他們把個人的抱負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也有利于良好的學風、學習環境的建設,從而保證教學目的的完成。
3.思想道德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
和諧社會是在“‘以人為本’為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社會,是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思想道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的道義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構建和諧社會,德育為先。加強和重視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有力保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繆克成.德育新論[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吳德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7)
[4]呂艷男.農村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2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