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計算輔助教學必將深刻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教育上的大變革,對推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作為培養小學師資為己任的五年制師范學校課堂教學,要順應潮流、更新觀念,積極推進云計算輔助教學,構建具有時代特征和師范特色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主要闡述了在“云時代”背景下五年制師范課堂教學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云時代” 課堂教學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019-02
近年來,伴隨著云服務器的出現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第三次IT產業革命把人類帶入到云時代,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云計算輔助教學(CCAI)業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必將深刻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教育上的大變革。當下,網易、愛課程、央視等網絡及北大、清華等知名大學建設的視頻公開課已向社會公眾開放,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牛津、麻省理工學院等一些國外名校的公開課程,受到不少國內學子的追捧,還有國際上聲名鵲起的可汗學院,都在預示著傳統課堂教學的重大變革。何謂云計算輔助教學?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指出:“是學校和教師利用云計算提供的服務,構建個性化教學的信息化環境,支持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培養小學師資為己任的五年制師范學校課堂教學,要順應潮流、更新觀念,積極推進云計算輔助教學,構建具有時代特征和師范特色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 提升云計算輔助教學的素養
云計算輔助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涉及信息知識、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三個方面。只有不斷地提升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具備現代化的信息觀念和信息知識,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和運用信息工具收集、處理信息資源的能力,才能適應課程改革,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1)注重信息意識的培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日常輔助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2)增強學習興趣。積極參加校內外教育技術相關理論知識講座、教學軟件設計大賽、多媒體技術培訓與交流等,深刻感受信息技術對教學帶來的變化。(3)培養信息收集、處理和課程整合的能力,學會使用各種工具軟件,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感氛圍或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改革嘗試。(4)學校為教師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構建共享教育資源庫、創建網絡學習平臺以及網絡協作辦公等,來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當然,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需要經歷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堅持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才能真正促進學校教育的信息化和人才培養的現代化。
二 把握云計算輔助教學的特征
1.靈活便捷性
無所不在的“云計算”,使得使用者可以從任何位置,利用正在使用的設備,通過互聯網即可訪問他們所需的信息,獲得他們所需的服務。
2.協作共享性
眾多用戶提供資源、分享資源,避免有限的資源無法被充分利用。“無限的資源”“無限的服務”支持開展遠程協作學習、校級協作學習,推動“校校通”“班班通”的推廣。
3.安全可靠性
數據在云端,不怕丟失,不必備份。云計算系統由大量商用計算機組成機群向使用者提供數據處理服務,中央集權的數據管理,利用多種硬件和軟件冗余機制,維護更專業,機制更完善。
4.應用擴展性
大部分的軟件和硬件對虛擬化有一定支持,各種資源、軟件、硬件虛擬化放在云計算平臺中統一管理,在信息技術教學管理活動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軟件、獲取資源,對軟硬件進行動態的擴展升級和維護。
5.經濟高效性
云計算的基礎設施通常是第三方所提供的,教育機構不需要為了一次性或非經常性的計算任務購買昂貴的設備。以計算量為計費標準,也減少了使用者對設備知識的要求。由于計算機及相關的基礎設施是主要的消費能源,供應商出于各方面考慮,都會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建設更有效的系統,從而降低整體能耗。
6.節能低碳性
利用云計算輔助教學,只需要配置低能耗的上網筆記本,結合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就可以滿足信息化教學活動,適應了當今生態社會的構建要求。
三 遵循云計算輔助教學的原則和要求
1.以學習者為中心是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核心原則
需要對學習者進行需求分析,確定合適的教學任務、資源與協作活動。設計者應站在應用者的角度思考,設計一個更加人性化、適合使用者的教學應用環境。
2.合理設置資源
不管是教學中使用的資源,還是教學后的參考資源,都應呈現在恰當的位置,使整體界面清晰,每一個資源模塊結構統一,方便學習者快速查找、瀏覽,不至于在云計算的學習中迷航。
3.認真篩選、及時更新資源
在云計算輔助教學中,大部分教學資源來源于網絡,應對大量形形色色的網絡資源進行認真的篩選。另外,管理者還應注意對資源進行及時更新,保證學習環境中資源的新穎性,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和興趣。
4.加強協作共享
這是云計算環境的核心理念,也是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核心理念。在任何一個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構建和應用過程中都應該圍繞共享與協作進行再設計,充分發揮云計算環境協作和共享的特性。
5.合理使用資源
在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保護知識產權已是必須遵循的準則,網絡資源也不例外。云計算輔助教學從平臺的構建到資源的組織都依托于網絡,因此,在應用時應特別注意需要這一準則,并付諸實踐。
四 認識云計算輔助教學的影響
1.學習環境的變化
云計算提供了開放式的教與學的環境。教師需要不斷提高教學設計能力,以強大的云計算為平臺,在云服務中創建教學環境、設計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管理教學進程。而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需要,制訂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營造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非正式學習將在學習者的活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比例,學習范圍將大大擴充。可上網,便可展開學習,網上的學習資源將會越來越豐富,學習變得自然而隨意。
2.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
由于云計算提供的云服務,更適合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就使教學方式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在云計算輔助教學得以普及時,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會有所改變。云計算輔助教學將促進網絡教學模式的發展,在基于云服務的網絡協作平臺的支撐下,探究型、協作型教學模式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導地位明顯提升,教師輔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學生利用云服務構建的個性化學習管理環境,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有了云計算帶來的學習環境,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制訂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界面更簡化,只要會使用網頁瀏覽器,就可以進行學習。使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能提升學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當今的信息化社會,個性化學習的天空越來越開闊。隨著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信息化教育利用云平臺,實現教學、管理和信息交流等功能,從教育的發展趨勢和云計算技術的特點看,云計算輔助教學模式應當是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
五 構建云計算輔助教學新模式
1.傳統教學模式的再應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開展的,主要有指導接受式教學模式、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兩種。云平臺教學軟件的應用,完全適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云平臺教學軟件上往往支持各種格式的文件上傳,老師可以將自己講課的視頻、課件、教案、作業等教學資料都放到平臺上,由學生自行下載學習,當然這種教學方式就使老師處于被動的位置上,不知道學生有沒有自覺進行學習。
2.探究發現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基于云平臺的教學模式是“云技術+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學生可以通過ipad、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通過3G隨時隨地和老師、同學在線交流。在這種前提下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就要求教師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這時,教師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范學生的探究過程,可以是一個學生也可以是分組探究,因為學生學習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設計好完成的時間,以教師和學生協作的方式完成教學活動。
3.實施分層教學模式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根據課程標準,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4.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
“云時代”網絡平臺下是自主學習、彈性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學習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在這種環境下,各種教學模式往往加大了自學的比重,由單一向多維發展。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并進行及時監控,加強實踐環節,增強創新能力。各種適合在“云時代”開展的教學模式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黎加厚主編.云計算輔助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黎加厚.走向教育技術“云”服務[J].遠程教育雜志,2008(3)
[3]郭小磊.云時代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10)
[4]王穎.云時代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