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省江山市濱江高中自2011年實行“361”生本課堂教學模式以來,課堂教學面貌有了新變化。生本課堂旨在讓學生擺脫原有教育體系的桎梏,擺脫完全由教師控制課堂的局面,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創建高效課堂。通過“361”生本課堂模式教學,讓學生積極思考、學習小組間積極合作,通過教師的少講、精講甚至不講,將時間、課堂都還給學生,使學生有積極思考、發問、質疑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但如何讓生本課堂高效,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361” 生本課堂 反思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086-02
“361”生本課堂教學,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課堂上老師講得少了,學生講得多了;學生的思維活了,問的問題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了,視野開闊了。這讓筆者切實體會了:“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還老師一個驚喜”這句話的含義。筆者對利用生本課堂教學以來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 “361”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
1.前置作業促進學生“先學”
生本理念中的“先學后教”已將學生的“先學”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往的作業布置都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但在生本教育下,教師將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以淺顯綱要、要點的形式布置,它是預習作業,但又超越了預習作業,這就是生本課的前置作業。
2.“開放課堂”超越預設
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如果按部就班地執行預定的教學設計步驟,那樣的課堂必將死板單調。活的課堂是教師、學生、文本在相互發生碰撞,生出燦爛火花的同時,師生得以共同發展,這樣的課堂師生對話的空間巨大,學生的身心自由、思想自由、表達自由。
第一,隨著學生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并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意、批評的價值,這些“意外”或許打亂了教學的節奏,但許多不曾預約的精彩也會不期而至。
如在教學“神經沖動的傳導”一課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大聲說:“老師,你以前不是說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轉運,而這里為何要說是被動運輸?”這一問題顯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課堂的氣氛和教學節奏顯然被這“不和諧”的“音符”打亂了。就在全班學生為之瞠目的時候,我卻立即對這位學生大加稱贊,并投影相關圖片讓他們進行比較思考。試想,如果教學流程沒有因此而“變奏”,課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獲?
第二,探究的主題可以在課堂中適時“替換”。當教師事先預設的探究主題與學生的意愿、當時的環境相悖時,完全可以舍棄不用,適時生成新的問題。如在“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聯系”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課本預設了一個案例。但在上課時,學生不滿意,我只好放棄預設,根據課堂動態,將探究主題更換為:單從氧氣含量角度分析出去散步的時間應該放在傍晚還是清晨?請你給大家解釋一下。如此一改,學生馬上積極起來,得到學生肯定,該主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其創新思維。
第三,在教學預設時,教師的思維方式是分析性的,但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直面真實的教學,根據師生交往互動的具體進程來整合課前的各種預設。這時,教師的思維更多地表現為整合性。如“血糖的調節”一課的教學,我原本設計了幾個環節逐層推進,但在講到糖尿病的成因及檢測時,就有學生問:“老師,尿糖了就是糖尿病嗎?如果腎炎會不會尿糖?”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如果再按部就班地逐一拋出問題,肯定會挫傷他的探究欲望,于是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探究。這樣既便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二 “361”生本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用生本教育的理念進行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課改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
課堂展示活動中有時會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雖然按照生本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課堂設計,但課堂上還是一講到底,講得太多,不敢“放”,未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生本課堂主題不夠突出。
2.課程資源有待進一步利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合作交流的主體,是生生互動的載體,而有時小組合作討論流于形式,只安排了學生討論交流,但對討論的效果未作任何評價,也未給學生表達、匯報的機會,整個討論探究只是走形式。
三 改進措施
針對遇到的問題,我們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1)在教學中,有時要做到不受教學進度的制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遇到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要適當把教學進度放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交流。(2)充分利用學生的前置性小研究,讓學生自己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在評價時,可以多種方式鼓勵,如爭星活動,積分活動等,激起每個小組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不定期對小組長進行培養,引導小組長如何分工,如何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同時,教育學生要有合作意識,以及合作的要求,提高小組學習質量,并積極探索一些小組激勵方法,在合作這一環節上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合作的激情。
總之,以“361”生本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成功、有收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該教學模式的優點很多,但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發揚該教學模式的優點,彌補不足,放開思維,在摸索中學會創新,學會反思,大膽挑戰,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體,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達到課堂高效。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