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相比,現代教育中的探究性學習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本文通過闡述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理論,結合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現狀,對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開展作了深入的探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探究性學習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11-01
一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
義務教育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總目標中提到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從廣義上理解,探究性學習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它不受內容、形式、時空的限制。從狹義上理解,探究性學習是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途徑或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其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指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學習語文,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語文創新能力。
與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相比,現代教育中的探究性學習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1)自主性。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覺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探索和研究。(2)實踐性。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體會語文的深刻內涵。(3)開放性。我們要將大語文觀引進日常語文教學,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將語文學習從課堂引到課外,從校內引到家庭及社會。(4)合作性。探究性學習不僅包括個體的獨立學習,也包含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5)創造性。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精心設計學習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更有利的條件。
二 目前在實施探究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教育教學觀念上存在誤區。(1)認為小學生還比較稚嫩,在小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拔苗助長。筆者以為,研究不只是科學家的專利,任何人都具有研究的潛能,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我們強調“探究”,旨在讓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習慣。(2)認為小學語文學科不像數理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因此不宜提倡探究性學習。這種觀點有失偏頗,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課程中往往包含著自然、數學、歷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第二,在探究方式方面,教師講授多,局限于師生一問一答的單向交流,缺少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體深入探究,缺少個性和創新,課堂氣氛沉悶。
第三,在探究問題設計方面,問題均是老師提出,學生沒有質疑,沒有發現,缺乏主動思考,同時,問題過于瑣碎,沒有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重點問題,結果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效率不高。
三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第一,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知識”和“問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善于發現”能力為目標,注重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教師不再代表知識的權威,而是從知識傳授者變為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發現,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學生是否掌握某種具體的知識技能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分析、判斷、選擇和運用,從而有所發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要給學生現成的答案,避免“填鴨式”教學,避免“等”“靠”現象,而應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獲取知識。
第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和全員參與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開展探究性教學,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開放、自由地去發現、探究、創造新的答案。探索性學習在個體研究的基礎之上,通過小組或集體合作學習,激發學習熱情。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確定目標,制訂方案,搜集、分析信息材料,尋找問題的答案,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獲得探索的真實體驗。
第三,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實際,增強對知識的體驗。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毙W語文中的知識一般知性很強,融感性和理性兩種情愫于一體,需要學生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語文教學課程中的探究性學習就是注重小學生的體驗,聯系身邊的實際,探究性學習就是幫助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可以探討語文的本質,探討生命的意義,探討感性的生活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孫志璞等.關于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2]王秀蘭.淺談小學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的設計和指導[J].新課程學習(上),2011(1)
[3]翟紅蕓.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例談[J].讀與寫(下旬),2011(10)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