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習是求知過程的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同時它也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預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13-01
《新課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而學生的有效預習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學生的預習只限于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給課文標注自然段,對于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與知識、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寫作思路、語言風格和寫作方法則不求甚解。因此,“學生有效預習”的落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舉足輕重。
一 從時間上給予保證,從方法上予以指導,保證預習的有效性
預習不像其他作業可以量化評價,大部分教師放學之前布置作業,其中一項就是預習下一課。學生不重視預習,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甚至部分學生干脆不進行課前預習。看到有預習這一項,部分學生很高興,數作業時往往不會把它數進去,反正老師也看不出來我是否預習了。家長不重視預習這項作業,給孩子檢查時也就問一下。久而久之,預習就真的變成了可有可無。為改變這一現狀,開學初,我把預習這一活動放到課內進行,這可以給予時間上的保證。教師也便于在預習的方法上予以指導。預習的方法主要有:一讀:讀的方式很多,有速讀、默讀、朗讀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方式進行,或者根據老師要求來選擇。二標: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字詞、句段,用橫線標出生字、生詞;用著重號標出關鍵詞語;用波浪線標出含義深刻、富有表現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標示重點語段;用問號標示對關鍵詞或句子的質疑等。三查:查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達到積累詞匯的目的;查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四問:預習課文時一定要善于思考,如作者在文中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五寫:高年級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在書上寫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
二 教師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效預習,讓預習緊緊為教和學服務
教師對預習的指導就是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新的水平上,提高他們學習課文的起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為高質量的教和學奠定基礎。要使預習真正起到“鋪墊”作用,教師的預習指導必須具有針對性。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教材的訓練重點設計要求明確、操作具體的預習練習,對教師來說,預習具有“偵察”作用,應把它看做是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應十分重視預習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三 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預習形式
課堂預習形式的優化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機械單調的預習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采取以下幾種預習形式,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1.搜集資料型預習,拓寬學生視野
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各具特色的民居》等課文之前,我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滲透了哪些民俗文化?學生在搜集老北京的春節民俗文化資料的過程中,還了解了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的春節民俗文化,在搜集資料的同時,也拓寬了自己的視野。
2.表格型預習,讓學生自主掌握課文要點
在教學《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之前,我設計了表格,讓學生在課前自主探究,填寫表格,以掌握課文的要點。這一預習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實驗型預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發現的能力
在教學習作《我的新發現》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提前進行試驗,學生在實驗中發現了雞蛋浮起來的秘密,也發現了胖大海在熱水中奇妙的變化,發現了一顆小小種子的力量。在動手動腦的實驗過程中,這些意外的發現,讓學生興奮不已。
4.廣泛閱讀,提高認識
學生在通過閱讀,嘗試解決問題后,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經過閱讀,可以達到三個目的:首先,讓學生發現課文主題中所蘊涵的豐富內容,從而產生聯想;其次,讓學生進一步懂得按照課文所提供的信息去搜索、涉獵更廣泛的知識,從而產生閱讀的新的廣度和深度;最后,讓學生經過廣泛閱讀,得到一種學習方法的強化訓練,有助于開闊他們的學習視野和學習能力。
學生有效預習對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創造性思維等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有效預習的指導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