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全面發展中,聽是先鋒。聽是獲得語言信息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其他三個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結合筆者平日的教學實踐,分析了學生當前聽力理解的制約因素,總結出五個有效的聽力策略,以求充分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聽力問題 英語教學 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17-02
一 高中學生英語聽力理解中存在的問題
聽力是人們進行語言交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和加強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在學生聽力理解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語言問題
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充足的詞匯量。有些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就沒有掌握單詞的準確發音,特別是英美語音差異。如果再遇到一些語速較快的連讀、弱讀、重讀、爆破、重音轉移等有關語音語調變化的聽力材料,如常把/d/+/j/讀成/dv/,did you聽成了/dIdvu/,help me /`hel-mi/,made of /`mei-d?/,學生便無所適從。另外,學生掌握詞匯的數量和識記的能力也影響聽力理解。
2.邏輯思維問題
聽力理解過程也是學生對所聽材料內容的聯想、判斷、記憶、分析、綜合等的過程。這就需要學生必須具備依照語法和邏輯知識識別材料中有意義的信息,排除干擾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感。可惜大部分的學生因為欠缺對英語一定量的積累,還不能達到對英語語感的敏銳性和準確性。
3.聽力習慣問題
聽力考試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聽材料的關鍵意思,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抓住全文的主要內容。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以后,習慣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譯出來,力圖把每個單詞、每個句子都聽懂,遇到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時就停下來思索,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4.心理因素問題
學生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受到客觀因素如在教室、語音室與戶外聽的效果不一樣等,和主觀因素如因為個別單詞的障礙造成緊張焦慮的心理,從而使原來可以聽懂的內容也容易出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
二 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發展技巧,豐富知識并同時鍛煉分析推理能力的綜合性訓練和實踐過程。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
1.打好發音基礎,加強詞匯積累
發音基礎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聽力理解。不規范的發音不僅影響信息的輸出,而且直接影響學生接受信息的質量。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做發音單項練習時有計劃地傳授一些語音基礎知識,如音標的正確發音部位;語音規則;英語語流中出現的連讀、重讀、弱讀、略讀等。同時進行大聲朗讀訓練,讓學生多聽多讀,速聽速讀增加語感,使每一個詞句的音、形、意在其腦海中迅速統一起來。此外,要督促、引導學生關注不同角色在不同場景下的說話語氣、語調,注意模仿能力的培養。
詞匯障礙也是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困難之一。學生常常因為缺乏常用詞匯或對英語常用詞組、口語中習慣用語不熟悉,影響聽力理解。因此,教師要強調詞匯積累的重要性,正確引導學生根據語音規則記憶單詞。
2.把握問句的核心,訓練整體理解的能力
把握問句的核心,排除對話中出現的干擾項,尋找問句中的最佳答案。在“對話理解”中,通常學生將聽到一組男女對話,要求學生從試卷所給的答案中,選擇聽到一個與該對話有關的問句后的最佳答案。在答這類題時,學生應先抓緊時間把試卷提供的選擇答案迅速閱讀1~2遍,在腦海中對試題形成基本印象,在聽錄音的過程中,抓住對話的關鍵內容,以求對對話有個基本理解,從而選出最佳答案。
3.營造語言環境,強化聽力意識
課堂中盡可能多地創設語言環境,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一種聽、說英語的學習氛圍。努力排除母語的干擾,教師可用學過的英語講解新詞、新句型和課文。如我在教課文時,會先用學生學過的英語解釋課文里的一些句子,然后請學生合上書本聽課文錄音,并回答幾個中心問題。由于充分調動了學生聽的積極性,聽力能力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同時,我還鼓勵學生課外多聽英語錄音、廣播、電視節目等;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參加學校的《趣味英語》選修課;廣泛利用原版原聲資料,如在教學人教新課標Module 3 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和Module 8 Unit 4《Pygmalion》時,先在講授新知識前向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相關情境的影視片段,以一種直觀而形象的方式,激發學生觀看電影并訓練英語聽力的興趣。這些內容豐富,種類多樣的活動,都在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聽外語的氛圍,對提高英語聽力很有幫助。
4.拓展背景知識,改變思維方式
聽力材料所涉及的知識,并不一定是單向的,通常是諸方面知識交織在一起,如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知識,也有英美歷史背景知識。由于歷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異等多種因素,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思維方式必定有所區別。只有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科技發展等知識,才能觸類旁通,多層次、多角度、正確地理解聽力材料。同時也要掌握口語交際用語及常用的俚語、成語等,拓展學生的視野,改變中國式的思維方式。
5.克服心理障礙,培養良好習慣
聽力材料中的生詞是學生聽力理解的重要障礙,因為一遇到生詞,他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生詞上,而忽略了對句子的理解,造成心理過分緊張、邏輯思維不穩定,直接影響對整篇材料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做聽力練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精力集中,安定情緒,保持自己頭腦清醒,同時告誡學生,如果一篇材料僅有三四個不熟悉的詞或詞組出現時,要學會放棄,以免影響聽下面的內容時的情緒和速度。
三 結束語
總之,聽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反復循環、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學生聽力的障礙并以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和克服,傳授學生正確的聽力訓練方法,讓學生掌握實用的聽力技巧,真正提高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蔣宜康.學習策略與聽力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1)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