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年來中考題目的特點
首先我來講一下歷史中考考試范圍:八年級的中國近現代史,九年級的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最后加上新疆地方史,分值是60分。七年級的中國古代史不列在考試范圍內。考試形式仍然是開卷,并且與政治合卷。
1.嚴格依據《考試說明》命題
試題考查的知識范圍都出自《考試說明》所要求的內容,對知識點的考查層次要求與《考試說明》相一致。題型上,試卷仍然是單項選擇題、問答題兩種類型。每道題基本都有三四個小問題。這說明中考命題有增大閱讀量,增強考查學生文科表述能力的趨勢。
2.以能力考查為主,突出學科內的綜合
去年的中考歷史試題突出了對能力的考查,強調能力立意,整套試題都以考查能力為著眼點,并且考查層次分明、全面,從而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第一,考查閱讀基本的歷史文獻資料,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這一點在所有考題中都有體現。
第二,加強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突出學科內的綜合,總結歷史事件之間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并挖掘其中的因果關系,是近年歷史試題考查的又一能力要求。
近年來,中考歷史試題除在承上啟下、開拓創新方面外,還突出了學科內的綜合考查。學科內的綜合表現在兩個層次上:第一層次是中國近代現代史、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內的綜合。如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先后興起了一個個有影響的大帝國。在下列帝國中,按興起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拜占庭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
B.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C.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D.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第二層次是中外近代現代史的綜合。第一層次的綜合在每一道試題中都有體現。第二層次的綜合在某些題里有較好的嘗試。
二 復習策略
中考復習共分以下三個階段:
1.以教材為本,全面復習,打好基礎
第一,以中考指導書為依據,對照教材,逐點落實單元基礎知識。本輪復習的重點是抓基礎,對每一個考點的內涵和要素定位準確清晰;要梳理全面,沒有遺漏和缺失,不留死角;對考點要落到實處,不僅要說對,還要寫對。避免因開卷考試而進入忽略記憶歷史基礎知識的誤區。
把握單元線索和階段特征,科學、合理地建立單元知識結構。新課標的單元安排具有相對獨立性,要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及時梳理知識,進行知識整合。
第二,抓住目錄,把握總體。歷史學科是開卷考試,學生通常會出現“翻開課本覺得什么都懂,合上課本腦子一片空白”的情況。要解決這一問題,在復習的第一階段利用目錄進行復習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以前的復習過程中,通常會在每節課安排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來“說課”。首先,要求學生翻開目錄,劃分出歷史階段,并回憶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階段特征、標志性大事等;其次,仔細回憶每課的內容,對每課所敘述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影響、啟示等,以及每一個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作全面回憶;再次,觀看目錄的順序,找出課與課、子目與子目之間的內在關系,遇到不能正確再現的內容時,及時打開課本,鞏固知識,并及時做標記。
第三,基礎知識復習習題化。歷史復習應改變那些“滿堂灌”、搞“題海戰術”的教學方法。這已被證明是一種失敗的復習方法,除了提不起學生興趣之外,也讓老師感到很累,最后就是復習效果甚微。教師在復習中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在網絡上找一些有針對性的好題,它們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關注熱點、重點強化、專題復習
根據教材單元主題和歷史考試說明劃定的考試內容來整合教材,教師們設計了這樣一些專題:專題一,資本主義發展史;專題二,三次科技革命;專題三,20世紀國際格局的三次變化及兩次世界大戰;專題四,歐美日經濟發展及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專題五,英法美日德國別史;專題六,殖民擴張及民族解放運動史;專題七,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專題八,中外重大改革;專題九,中外歷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運動;專題十,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專題十一,中國人民的抗爭史近代化的探索;專題十二,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專題十三,中國的和平崛起和睦鄰外交;專題十四,新疆地方史;專題十五,熱點問題。
在專題復習中我同樣主張專題復習習題化。改變枯燥的“劃書”復習法。如在復習專題五:英法美日德國別史時我們準備選用這樣的題。
例題:當今世界經濟危機是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從而擴散到全世界,美國由此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請根據提示,完成下列對美國歷史的探究任務。
步驟一:“獨立的美國”
美國是一個沒有“童年的國家”。當盎格魯-薩克森人來到這塊新的殖民地的時候,他們同時帶來了歐洲最新的民主政體與自由經濟。這個不啻給獨立后的“初生的帝國”(華盛頓語)帶來了當時最優良的“新鮮血液”。
思考: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哪一個文件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的第一任總統是誰?
步驟二:“統一的美國”
北方人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崇尚自由貿易。南方人憨厚穩重,固執成見,保留著農奴制的陋習。北方人要解放南方的奴隸,嚴重侵犯了南方富人的利益。美國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對這場戰爭躍躍欲試,充滿期待,就像一場賭博,都把賭注壓在自己這一方。
思考:美國內戰前,南北雙方爭論的矛盾焦點問題是什么?美國內戰中哪一個文件的發表扭轉了北方的不利局面?美國內戰的成果是什么?
步驟三:“創新的美國”
眾所周知,當今美國,人才濟濟,英才輩出,全球一半多的科技發明都出自美國,每年有1/3甚至1/2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是美國科學家。
思考: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美國發明了輪船。請指出美國在第三次科技(工業)革命的核心。
步驟四:“富強的美國”
二戰以后,美國利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輸出資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場,賺取高額利潤。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掀起了更新原有設備的高潮,技術條件大為改觀。
思考:從材料中看出二戰后美國經濟的特點是什么?
步驟五:“霸道的美國”
冷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成為“世界領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戰略。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表現有哪些?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發動了哪兩次大規模戰爭?
這道題同時考查了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二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冷戰后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等等一系列考點。題目全面而且在做題中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使得專題復習不再枯燥。
同時,關于周年的題目在去年考查的范圍相當廣泛。如2011年是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辛丑條約》簽訂110周年,1271年馬可波羅來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41年德軍突襲蘇聯。這些題全部出現在了去年的中考題目中。所以今年在周年題目上應進行重點練習。
最后我們來談一下熱點,中考考查的時政熱點一般為上年5月至當年4月期間的國內外重大新聞,所以我們整理的時政熱點應該是這段時間內的,反映國內外重大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的內容。如朝鮮半島局勢問題、中東局勢、南海局勢、中美中蘇中日關系等。
3.強化模擬訓練,熟悉解題技巧提高中考能力
第一,合理安排考試時間,歷史所用時間一般為50~55分鐘,政治為60~65分鐘,不能在某一學科或某一題上花太長時間。
第二,要注意審題,不要出現看錯題或漏答現象。尤其在材料解析題答題時,要注意答好第一問,一般情況下,一個材料解析題設幾個問題,而設問大都又相互聯系,第一問往往是關鍵,答對第一問,其他的便迎刃而解了。
第三,要注意不寫錯字、別字,尤其是中國歷史上的人名、地名、重大歷史事件等。如有的學生在考試時將日本“孝德天皇”寫成“考德天皇”,在中考中,這樣的情況是絕對不得分的,這樣的失分也真的十分可惜。
第四,注意答題技巧。做選擇題時常用的方法有篩選法、排除法、突破重點法、猜測法等,如做否定型的選擇題,可以采用排除法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對于材料分析題,如果題目是“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可以到材料中去尋找答案;如果題目是“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可以根據材料中所給信息到課本及資料中尋找答案;如果題目不寫“根據材料”或“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而是問“啟示、教訓或經驗”,這類題目要根據材料,結合本國國情和“個人應怎么做”來作答。
答題時要看清分值,材料題每問的分值通常都是1~2分,相應的答案可歸納為一到兩句話,切忌不著邊際地堆砌史實。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