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課堂活動服務于教學內容,目標明確
案例:在市級英語公開課上,某位老師講授了英語將來時和將來進行時的用法和區(qū)別。該教師先通過設定的情景,如我明天要參加一個會議(I will attend a meeting tomorrow)和我明天7點鐘要參加一個會議(I will be attending a meeting at 7 am tomorrow),讓學生們感受兩種時態(tài)的異同,并歸納出兩者的特點和基本結構,再由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如你的朋友明天來看望你,但是你將在明天8點會見老板。學生們分組活動并進行小組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將此情境編成對話形式,由每個小組的兩位代表向全體學生展示成果,然后其他小組的成員對展示成果進行評述和分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分析:在以上的案例中,教師的設計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特別是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活動中,緊緊圍繞語言訓練展開,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融入課堂活動之中,使活動服務于教學內容;學生在活動中知道:“教的什么、要做什么和該怎么做”,因此,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將這節(jié)成功的公開課推向高潮。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英語交流,不僅順利地完成掌握兩種時態(tài)的知識目標,而且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 學生全體是活動對象,是“合唱”而不是“獨奏”
以上案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全體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操練,不僅提高了語言技能,而且增強了英語交際能力。同時合理的分組,使活動具有了廣泛性和參與性,體現了“面向全體,體驗參與”的教學理念。特別是學生對小組成果進行英語評價,更是給了更多學生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避免了由教師或少數學生支配整個課堂或活動,確保了課堂活動是全體學生的“合唱”,而不是由教師或少數學生的“獨奏”。這樣的學生評價活動從根本上杜絕了“學生是觀眾,學生看熱鬧”的現象,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 課堂活動是在教師指揮下的“大合唱”
1.教師清晰的課堂指令
在學生活動前,教師用簡單清晰的英語課堂用語明確要求學生要做什么,先做什么,使每個參與活動的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教師的要求。這樣的課堂指令就像大海中的導航燈一樣,明確了方向,就能為課堂活動有序、有效展開提供了根本保障。
2.教師合理地活動安排和活動指導
教師對活動合理地安排和指導是教學過程順利完成和教學目標成功實現的保障。這就首先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使每個小組成員的平均綜合素質相差不大,特別要防止學生結成“小集體”或“班中班”現象的出現,要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搭配。其次,教師除了活動前明確的要求和活動后合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活動中對學生的指導和參與,這不僅能提高學生活動的質量和效益,還能進一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最后,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需求,靈活調控活動的時間,使學生充分參與活動,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3.活動的展開順序和內在順序要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
活動的展開順序是指多個活動逐步展開的次序;活動的內在順序是指某個活動展開的次序。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使活動多而不亂,課堂熱鬧而又有章法。同時在活動中要讓學生體驗到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功感,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益。
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1.活動的生活化
來源于生活或貼近于生活的課堂活動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活動難度既不要超越學生發(fā)展階段,又不要顯得太容易。活動既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其學習信心,又要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并在信心的堅持下和成就感的驅動下,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
2.活動的多樣化
靈活多變的課堂活動有利于長時間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3.活動的情境化
課堂中的獨特迷人風景主要得益于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假若教師以講座形式講解語法知識,以大量機械練習提高能力,學生們又會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上去呢?這堂課還會有迷人風景嗎?答案是很明顯的,學生們會消極地熬完45分鐘。只有情境化的教學能使學生有親近感、真實感,進而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能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進而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 課堂生成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
教師正確引導和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課堂活動會產生一些“意外”,但如何處理這些“意外”卻是一種藝術,也是衡量英語教師能力和素質的標準之一。若教師能讓“意外”服務于課堂,能讓“意外”成為精彩,這不僅能激活課堂教學中所蘊涵的活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體現素質教育“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核心,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感受到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在興趣和成就感的驅動下更主動、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總之,只有有效的活動,才有精彩的課堂;只有有效的活動,才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有效的活動,才有教師教學藝術的提高。只有教師的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才能使更多的學生愛上英語,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學要求[EB/OL].http:// www.ruiwen.com/en/news/13528.htm
[3]《英語課程標準》研究綜述[EB/OL].http://jsjx.xmhc edu.gov.cn/cmsContent.jsp?uid=297edff833a80d850133b4656423002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