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作了明確的規定:“小學生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贝罅康恼n外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如何做到讓課外閱讀真正有實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從激發興趣入手
1.教師示范,引發興趣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首先應該好讀書,應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讀書楷模。一有空閑,教師就應圍繞讀書,與學生暢談感受和對人生社會的體悟?;驀@著精彩情節,引導學生猜想故事的發展與結局;或將一段有趣的資料讀給學生聽,并告訴學生,這則資料是從某本書中看到的,同時告訴學生那是一本怎樣的書,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哪里找到這本書讀一讀??傊處煹难孕袘寣W生嗅到“書香”。榜樣的作用是很大的,在教師長期的示范引領下,學生的讀書興趣會愈來愈濃。
2.推薦指導,培養興趣
首先,教師要做好精心推薦書目的工作。推薦時宜結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生活實際,盡量推薦多種讀物讓學生閱讀。
其次,教師要精心指導讀書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之后的閱讀才是輕松而愉快的,才會形成愛讀書的良性循環。(1)多問和多讀。學生在閱讀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如不識的字、不懂的詞、不解的句。這時需告訴學生應該主動通過查字典或通過上下文推測字詞義,也可請教父母和老師解決問題,掃清閱讀障礙。(2)精讀和略讀。要讓學生分清楚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可以略讀。(3)背誦和筆記。背誦是為了把一些需要牢記的內容記住,而筆記則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見解記錄下來,也可用符號記錄要點。教師還要告訴學生背誦的方法和筆記的方法。
3.提供展示,拓展興趣
每個學生都會有表現的欲望。教師應抓住這個特性,為學生提供讀書展示的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利用晨課時間進行感情朗讀展示,利用語文課前的五分鐘讓學生交流讀書的心得,利用閱讀課、班隊活動課等進行課本劇表演,多平臺的展示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讀書興趣和快樂。
二 從情感體驗著力
1.多種閱讀,豐富情感
首先是由點到面的研讀式閱讀。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之后,其實有好多文章中所提到的人物或事件并未被他們熟知或深刻解讀。這時,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如學習了《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生上網去查查各種海底生物的資料,了解海底可能發生的趣事。這種由點及面的研讀式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其次是由讀到寫的反思式閱讀。課外閱讀的主陣地在課外。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閱讀后,一定要及時讓學生用一種恰當的形式來反映閱讀成果??勺寣W生用他們手中的筆,把在讀書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如學生在讀過《格林童話》后,讓他們選擇寫其中某一篇的讀后感。學生經過自己咀嚼、反思,真情實感得以抒發,讀書后帶來的快感會油然而生。
另外,還有親子式閱讀。親子式閱讀近年來得到了重視和歡迎。這是一種由學生和家長共同來讀書的閱讀方式。當教師向家長和學生提供親子閱讀的書目后,家長帶領孩子共同讀書。學校隨時關注課外親子閱讀的進展情況,建立“讀書卡”,并適時地提出閱讀建議,表彰先進。家庭式讀書氛圍的營造,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與幸福。
2.立體評價,激發情感
恰當正確的評價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從而讓閱讀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筆者在評價中做到“兩個結合”,即重過程與重結果相結合。教師應重視對閱讀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各階段讀書狀態的評價,做到結果與過程并重,重自評與重他評相結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評價,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作出實際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還應尊重他人的評價,包括學生間的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學生間的評價應簡單和簡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中肯、切實,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點滴進步。評價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也應及時,要如實對孩子讀書情況作出客觀評價,學校與家長共同督促學生讀好課外書。
三 用環境氣氛熏陶
外部讀書環境的營造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在校園的環境布置方面,應創設能引起學生求知欲的文化氛圍。學校圖書館、小花園等場所應發揮供學生讀書的功能;在教室內,可以開辟“藏書角”、“走進經典”等欄目。在家庭中,小書房應是讀書的好地方,書架上可擺放喜愛的書籍,書桌上擺放可以隨時查找資料的電腦。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可獲得較好的讀書效果。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闭n外閱讀是學生心智成長和成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徑。深入研究并推動課外閱讀應是一個常話常新的課題。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應是廣大教師的執著追求。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