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課堂要賦予實驗“活性”,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關鍵詞】初中化學 化學實驗 “活”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36-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不但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規律、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最好途徑。化學實驗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 化學實驗的意義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而生動有趣的實驗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化學實驗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教師要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來加深學生對化學課的理解,與此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實驗課來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 妙用實驗提升正能量
要賦予實驗“活性”,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和探究。實驗不是游戲,讓學生一笑而過,而是要讓學生在一個快樂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啟發。有所思,才會有所學。而實驗要能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激情,就要把實驗做“活”。那么,怎樣才能做“活”呢?
首先,做的實驗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如在講“分子的性質”時,香格里拉已很冷,我想要是能在這個落葉紛飛的季節,做出一個生機勃勃的實驗,學生定會開心。
實驗:枯木逢春。
準備材料和儀器:枯樹枝(不用太大,有多個枝頭為好),棉花,單孔橡皮塞,表面皿,大燒杯。
藥品:濃氨水、酚酞。
做法:(1)在樹枝的各個枝頭繞上棉花,將其下端塞入單孔橡皮塞內,在棉球上分別滴入幾滴酚酞,讓學生觀察;(2)將枯樹枝用大燒杯罩住一會兒,讓學生觀察;(3)表面皿內滴入幾滴濃氨水后,放入大燒杯內與枯樹枝罩住一會兒,讓學生觀察。
創設情境需要技巧,學生還不具備敏銳的感知力和觀察力,老師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活動,不要越界。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都比較興奮。在學生聽到別有一番韻味的實驗名稱時,心里就有了暖意和好奇感,當最后看到枯樹枝漸漸開出紅色的花,教室里沸騰了,學生表現得很高興。經過學生觀察、交流、討論、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說明氨水中有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逸出,運動到棉花上的酚酞溶液中,使其變紅了。這樣的實驗有了活力,不需要老師反復講解強調,就加強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一個設計巧妙的實驗,是學生學習的推進器。
其次,要會利用資源,適當地改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會讓學生興趣更濃厚,好奇心更強。如在講“燃燒的條件”時,按教材中的設計進行白磷在水下燃燒的演示實驗,用導管對準水下白磷通入氧氣時,水下白磷在氧氣流的作用下會到處移動,氧氣與白磷無法充分接觸,現象不太明顯。我想要是能充分利用一些改進實驗,把教材做“靈”,將實驗做“活”,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創新。
我的做法是:(1)取一小塊白磷放入啤酒蓋內,用鑷子夾緊啤酒蓋放入水下,觀察現象;(2)另取一小塊白磷、適量紅磷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套上氣球,將兩支試管同時插入水中,觀察現象;(3)再用一支大試管倒扣在水下白磷上方,觀察現象。
我通過引用某些老師的實驗改進,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實驗煥然一新。演示實驗除了有服務于知識講授和技能培養的目的外,還有一種示范性的作用。正確演示實驗操作,才能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這樣的演示實驗也才具有正面的觀察價值,并有利于觀察能力的培養。通過演示實驗明確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也就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識點,很容易得出這套裝置的優點:實驗現象不僅明顯,而且環保。
總之,我認為中學化學實驗,應把實驗做“活”。 每一個成功的實驗都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情境中,主動實驗、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同時也提升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在樂趣中不斷學習,創造性思維必然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科學的創新意識和嚴謹的態度也就逐漸形成了。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