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的微觀本質。要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等方面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知識結構。最后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知識的學習,才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利用知識。本文以氧化還原反應為例,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案設計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 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41-01
一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的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往往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學習,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會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影響教學效率。
在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在不少高考題目中都已出現過,大部分老師都認為這部分知識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灌輸的形式為主,讓學生被動接受,認為這樣才算是完成教學任務。于是部分老師從得氧、失氧的特征到化合價升降的現象,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最后再加上針對性的練習來鞏固所講授的概念。在教學中并沒有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依靠教師,不是通過自己思考而得到的。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的學習者,這不僅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而且還會產生新的問題。還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識的播種者,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其實學習是師生的雙向活動,學生是主體,老師在教學中發揮著引導者的作用。
二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的全新教學方案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作為高中化學重要內容,其安排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氧化還原反應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貫穿于高中化學教學的全部,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充分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理解其反應的本質。
第一,首先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這是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的基礎。氧化還原反應定義如下:根據化學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種:(1)得失氧情況。得到氧氣的反應成為氧化反應,失去氧的反應成為還原反應。(2)化合價升降情況。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被稱為是氧化反應,而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所發生的反應則稱為還原反應。在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才能開展進一步的學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概念教學技巧的使用。如老師在提出問題后要根據問題的難度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教師要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放下架子,以教學伙伴的身份融入化學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通過及時的引導、啟發,提示學生,再加上鼓勵,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所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課后練習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條理性,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概念應當多講解幾遍,再通過舉一反三,讓學生獨立解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在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產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一些例題來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概念的思考和掌握。除對概念和例題的講解之外,一定的習題練習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由于氧化還原反應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所以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讓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有足夠理性的認識和理解。
如果在化學教學中只演示實驗過程,而沒有對應的講解以及相關試題的訓練,那么學生的觀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不能深入研究學習化學現象的本質,這樣會降低教學效果,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進行相互補充和配合,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結束語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課程中的重點內容,也是高考化學中常見的考題。本文主要對高中化學課程中氧化還原反應傳統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一些教學策略,以能提高教學質量。總之,高中化學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雷建平.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探究與實踐[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7):120~122
[2]王宇宙.概念教學的一種新型建構模式——以“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6):48~50
[3]胡久華.從課程標準到教材到教學——以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氧化還原反應內容為例[J].化學教育,2008(9):98~10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