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和諧課堂能較大程度地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參與學習的保障,是課程整合、預設生成理念的有效體現,是一種教學藝術的追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在課堂上既要追求和諧,又要向課堂教學要效率。那么,如何構建和諧而又高效的課堂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師生關系 高效課堂 和諧 融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43-01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努力創設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一 激發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樂之”,則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凡對數學保持濃厚興趣者,則會全神貫注地學習,認真地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反之,如果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會視學習為一種苦役,喪失了信心就沒有學習效率。因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去誘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的興趣就會得到有效的保護,形成一種教與學的需求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如教學第二冊“元、角、分的認識”一課時,把一節課的內容編制成“同學們去商店買東西”這樣一個情境,把例題和練習題設計成商店里發生的事情,學生和老師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貨員阿姨拿出各種錢幣讓學生分類,接著讓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講元、角、分的進率時,可以這樣設計:小明去商店買一支筆要花一元錢,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錢,他要給售貨員阿姨幾張一角的錢才夠呢?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交流。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這種思維的感受過程是一支粉筆和一本教科書無法給予的,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獲得數學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越來越濃。
二 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效率
如在教“梯形的面積”這一課時,采用傳統教法演示把梯形剪切成兩個三角形,并拼湊成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這樣講既不方便又講不清,由于演示不好,還會使學生對這一知識產生模糊認識。如何使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這一過程呢?我利用課件對梯形進行平均分割的演示:出示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計算機立刻把它們拼湊起來,然后在屏幕上展示出拼湊的過程和拼合后的效果:第一種拼湊后的圖形是長方形,第二種拼湊出來的圖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觀察深刻理解到:無論是長方形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總是不變的。比較以后得出:長方形的長相當于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寬相當于梯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一個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樣的動態演示將復雜的知識在圖形的不斷組合、對比中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降低了學生思維和推理的難度,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 縮短教學的時間,提高效率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把信息技術合理、有效、廣泛地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課堂上要精講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的高效運營。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我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在學生感知由圓柱的一個底面縮小變成圓錐時,這個圓錐與圓柱是等底等高的,然后讓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與圓柱有什么關系,繼而課件驗證學生的猜測:用圓錐盛沙子,看看需盛幾次才能把圓柱倒滿,或把圓柱里的沙倒到圓錐里,可以倒幾次,從而得到: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三倍。這樣,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將難點有效地進行了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變化、動態的過程,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機智和高超的教學技能,及時抓住課堂中非預設的課堂資源,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價值,使得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的靈性得以真正釋放;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少一分尷尬,多一分和諧與精彩。
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習數學,才會為他們今后能成為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宇.淺談如何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24):79~79
[2]郭洪香.如何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3(21):204~20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