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根據低年級的學習特點,巧妙地利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創設情境 動手操作 合作交流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44-01
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21世紀培養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課標提出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的保障。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所以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依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以下談談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 創設情境,激發數學思維
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有趣的教學情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給學生思維活動提供一定的空間,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思維活躍的同時思維能力能得到提高。由于低年級抽象概括能力比較低,直觀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統計》這一課時,我沒有直接引入課題,而是在課的開始播放生日快樂歌給學生聽,組織學生隨唱,吸引了學生注意力。然后提問你過過生日嗎?說說你是如何過的?有誰參加且為你祝福?緊接著播放大象過生日的場景,告訴學生:“大象今天也來過生日了,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它家來了多少大象?”學生積極性很高,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時,我抓住這一時機問:“看了這幅畫,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又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課堂氣氛非?;钴S。很明顯,這樣導入妙趣橫生,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能迸發出學生的思維火花。
二 直觀操作,發展思維
低年級數學學習與直觀操作是分不開的。利用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必要途徑。新課標明確指出直觀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操作活動成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數的分與合時,我組織學生先擺小棒?!?根小棒分成兩堆,如何分呢?”組織小組合作,學生興趣很濃,討論激烈。通過動手操作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感受到了學習知識的樂趣和成功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蓖ㄟ^學生親自操作,不僅能使學生容易獲得知識,記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 有效訓練,培養學生思維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在思維活動中不斷培養的。因此,我在計算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在抓計算正確率的同時,狠抓做題速度訓練,充分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速算練習。如快速口算,“對口令”師生互說乘法口訣,開展運算比賽,限時對一定題量進行計算,讓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狀態,都能正確迅速地思考問題。
四 有效合作,培養思維能力
愉悅寬松的思維氛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更有利于對知識的創新。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討論、交流,開拓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解決問題、自我創新的機會,給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 加強說意訓練,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表現為:遵循邏輯的規律、順序和根據,使思考問題具有條理性、層次分明。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依靠語言的表述,語言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的結果和認識活動的結果又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要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必須較好地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促使思維更加完善、精確。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比較完整地敘述解答方法和思考過程,逐步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六 較好地激發興趣,訓練思維的積極性
學生只有在興趣較濃時,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入最佳心理狀態。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鮮。因此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成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較為積極的思維。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著眼于課堂教學中,且能夠靈活地將思維訓練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造有效的教學條件,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探究,點燃學生創造思維活動的火花。也只有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以充分地發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