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背景〗
每年的12月底,江蘇省高二年級都會迎來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的考試,信息技術的考試成績對每一位高中生意義重大。目前,針對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實踐的探討和思考,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而對選修模塊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則不是很多。我校高中信息技術的選修模塊是網絡技術應用,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對于這一模塊的內容其實更加感興趣。如果老師能在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內把這部分內容上得有聲有色,對于老師和學生都大有裨益。
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去積極審視教材,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對教材進行重組、構建新的教學模型來達到上述的目標。網絡技術應用的課程目標是學生應掌握網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掌握網站設計、制作的基本技術與評價方法,體驗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的變化。課程目標要強調這一模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
〖教學探索〗
一 借助視頻,豐富理論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視頻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信息傳播媒介,可創造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在以多媒體為主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短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
網絡技術應用中有很多的內容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學生理解和接受起來困難重重。如在講解“網絡給人們提供的服務”這個章節時,如果直截了當地講解,老師講起來生硬簡單,學習的內容只能靠學生發揮想象力,所以學生聽課注意力不會長時間集中,課堂氣氛會變得更加僵硬。但如果加上一段生動形象的視頻,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回到課堂上,眼睛的聚集點就會集中到黑板(白板)上,這時如果老師再在旁邊加上合適的解說,多媒體提供的各種服務這個章節的內容就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傳輸給了學生。
二 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尋求類比,讓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
如在講解“IP地址及其管理”這一節內容中,首先讓學生查看本機的IP地址,比較與周圍同學計算機IP地址的異同,讓學生先有一個感性認識,接下來讓學生試著更改IP地址,更改成和旁邊同學相同的部分,觀察兩者電腦屏幕上出現的不同對話框,然后讓學生任意更改那組不同的IP地址數字,觀察是否可以更改為任意的數字,最后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實踐操作,聯系實際生活中的身份證號碼,學生很容易理解IP地址的唯一性,包括網絡號和主機號這兩個組成部分。
在講解“域名與域名的管理”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同自己的名字和派出所戶籍管理部門相類比,這樣容易理解。在講解“DNS服務器的作用”的過程中,可以與中英文雙語字典做類比,或者數學中的映射概念,很形象直觀。“網絡通信的工作原理”一節“數據的傳輸過程”中,提到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可借助現實生活中的郵局信件傳送過程這個分層模型,讓學生感知計算機通信類似與生活中的某個具體實例,也必須按照某些協議或規則才能正常運行。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探索,很多復雜的問題都可以化難為易,有所收獲。
三 與時俱進,讓學生解決生活問題
南京師范大學的李藝老師曾說,“在網絡技術應用的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對網絡技術和參與創造性活動的興趣;要結合實際條件,把網絡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避免技術與應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要充分展示網絡技術發展的指導思想,展示網絡技術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網絡技術應用這一模塊與現實聯系緊密,脫離實踐只講理論是空洞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如在講解“網絡是如何工作的”這一章節時,我們可以聯系實際,用一個問題貫穿整個章節。在前幾年教學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是“家里有兩臺電腦,要想同時上網,是不是需要我去電信申請兩個寬帶帳號?”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入網絡的概念,按照這條線講解網絡的連接設備——路由器,從而解決家庭實際操作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比較專業,而且與生活緊密相關,所以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到了下課還會有學生到老師這里來提問。
這幾年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普及,以及無線網絡覆蓋面的擴大,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換成“現在的筆記本電腦、ipad、手機,都是怎么上網的?”實踐證明,因為這些實例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體驗,所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教學反思趨勢〗
在江蘇省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的前提下,如何組織和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擺在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須思考、研究和解決的緊迫問題。
我們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但也離不開學業水平測試的指引,所以,將兩者完美的結合是一線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探索進取的奮斗目標。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和信息技術教學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