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2012年,筆者參加了國培計劃(2012)——陜西省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遠程培訓。在一次完成對《永遠的遺憾》談談您的看法的作業時,當閱讀完《永遠的遺憾》的案例時,我心里不由得一陣酸楚。在自己的教育經歷中,雖然有收獲、有喜悅、有幸福,但讓我揮之不去的是類似于這個案例中主人公悲慘經歷的遺憾。為了以后不再遺憾,讓那些受傷的幼小心靈得到慰藉,無愧于園丁這個稱號,我將這個案例和我的感觸敘述如下:
案例:摘錄國培計劃(2012)——陜西省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遠程培訓。
一 《永遠的遺憾》故事梗概
在我的記憶中珍藏著幾百個孩子的花朵般美麗的臉龐,有的古怪精靈,有的憨態可掬,有的聰明調皮,有的乖巧溫順。但是,在我記憶的一隅,還有一張讓我無法忘懷的特殊的臉。
記得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園長領著一位小朋友來到我班。他的到來使嘰嘰喳喳的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下來,幾個膽小的女孩子甚至用手捂住了眼睛。我看了看這個孩子,心中也不免打顫。那是一張孩子的臉嗎?黝黑的皮膚,扁平的鼻子,突出的眼眶里不是一雙清澈如水的明眸,而是渾濁的略帶滄桑的凹陷的雙眼,眼神黯淡、凄惶、茫然。
園長低聲介紹著孩子的情況,他患有先天疾病,四肢有些僵硬,小肌肉發育不良,動作不協調,最怕摔跤,如果萬一摔倒,會有生命危險。聽到這些情況,我心里對他的排斥情緒更深了一層。一想到我要每天與這樣的孩子朝夕相伴,心里那份郁悶無以言表。
每天的戶外活動都是我和孩子們非常期待的一段快樂時光,然而,自從他來到我們班,組織戶外活動成為令我感到頭疼和緊張的一件事。他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自如地下樓,要雙手緊緊攥著樓梯扶手一步一步挪著。這是我最緊張的時刻,我知道自己應領著他下樓,可是我卻打消了念頭,讓一個能力強的、聽話的孩子牽著他,而我只是遠遠地看著。
在一次玩背東西過障礙的游戲中,我擔心他動作不協調出危險,“走平地都走不好,更甭說走平衡木了”,這種心理促使我理所當然地把他排斥在游戲之外。他很安靜地站在一邊,表情木然,呆呆地望著面前歡樂的景象。在他那雙渾濁的眼睛里,我分明感受到一種渴望,一種想與其他孩子一起享受快樂的渴望。
快到“母親節”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孩子們圍坐在我的身旁,我們像一個親密的大家庭,我依次撫摸著每個孩子的頭,溫柔的母性縈繞在心頭,快摸到他時,我猶豫了,最后只是象征性地碰了碰他的頭。我和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拍手,感到無比幸福。我時而摸摸身邊的孩子,時而親親他們白嫩的臉蛋。不經意間,我忽然感覺到他投向我的渴求的目光,可是我真的沒有勇氣像對待別的孩子那樣去撫摸和親吻他,我只是輕輕地向他微笑了一下,他也很羞澀地微笑著低下了頭。
第二天一上班,我聽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已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媽媽含著眼淚對我說:“謝謝您,老師!昨天,孩子回家后非常高興,他對我說,老師沖他笑了,還摸了他的頭。他興奮地站在茶幾上為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可是,下來時,不小心磕到了頭,永遠地閉上了雙眼。老師,真的非常感謝您!”在他媽媽的聲音里,我又清晰地看到了那張曾經讓我感到“恐懼”的臉,他那渴求關愛的目光緊緊糾纏著我的心,這種再也無法補救的、深深的遺憾讓我寢食難安。
天堂里的孩子啊!你是否聽到了老師的懺悔?如果時間能倒流,我一定會給你一個真誠的、充滿愛意的擁抱,溫暖你那顆渴求平等關愛的心靈。親愛的孩子,就讓我在夢里緊緊地抱你一次吧……
二 讀后感和反思
俗話說:“人心是大地,感動是泉水。”的確如此,剛剛閱讀了《永遠的遺憾》這篇故事,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了。我為文中老師不能公平對待特殊幼兒感到生氣和指責;為孩子的不幸離世感到悲痛。同時也為老師的最終反省,和遠在天堂的孩子在離開人世的最后時刻感受到了老師些許的溫暖而感到慰藉。我想:這位曾經有著過失的老師,在她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痛定思痛,用一顆真誠的心公平對待每一個幼兒,讓特殊幼兒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盡心,盡責,尊重,進取。”這看似簡短的幾個詞,卻蘊含著一個幼兒園老師最基本的師德要求。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承擔著比別的教師更重的責任,就是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點滴中做到細心呵護孩子們的幼小心靈,用心培養將來的棟梁之材,以回報家長對孩子、對教師、對教育的期望。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履行教師的職責呢?我想這就要從一個“愛”字說起。師愛是一種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孩子的關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幼兒感受到這種愛之后,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也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愛的教育才不會有缺憾!那么,教師應怎樣去愛幼兒呢?
1.愛幼兒,要了解幼兒
不了解幼兒,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對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視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愛好和才能、歡樂和憂愁。不僅要觀察他們的表情和行為上的細微變化,而且要窺探孩子心靈的奧秘。使每個幼兒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2.愛幼兒,對幼兒一視同仁
教師要愛所有的學生,不但要愛聰明、活潑、可愛的學生,還要愛特殊生、頑皮搗蛋生、一般生。特別是對毛病較多的學生,更要親近他們、了解他們,熱忱地關懷、幫助他們,挖掘他們心靈深處埋藏的良好品質,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以前帶的班中,經常有一些上課不專心聽講、愛做小動作的孩子,對于他們,我會在活動中給他一個眼神,或走到他跟前,輕輕地摸摸他的頭,提醒他認真聽講,而不是當著集體學生的面批評他,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我們要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理念:“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我希望學生把我當成他們的朋友,這樣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可以使師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學生才會非常信任我們,會跟我們講知心話。只要他稍有進步,我就會在全班對其進行表揚,課堂上多給他創造表現的機會,適當多提問,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回答問題,得到更多的鼓勵和幫助。
3.愛幼兒,要信任幼兒
如大中班在組織開展一些活動時,一定要為孩子們創造提高他們能力的機會,要把孩子作為活動的主體,而老師則做好幼兒活動的指導者和幫助者,不能一味地包辦代替。否則,全面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話。
教育行業曾流傳過一句話:小事都做不好,還能做大事?我們應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一細微處做起。最后,以此與老師們共勉:以熱情的期盼喚起學生高昂的自信,以高尚的師愛呵護幼小的心靈,真誠關愛、真心理解、真正愛護、真情給予,以理想的教育詮釋教育的理想,以成功的教育成全教育的成功。讓稚嫩的幼苗在我們的細心呵護與精心栽培下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