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怎樣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筆者從六個方面作了闡述。
【關鍵詞】幼兒 培養 自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65-02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洗手和擦屁股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狀,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
一 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家長不是教會孩子,而是代替孩子去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2.家長的溺愛包辦
在家庭中,幼兒的父母、祖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而在幼兒園凡是幼兒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吃不飽或太慢而急于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了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不良習慣。
二 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1.通過示范練習,向幼兒傳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兒園的幼兒自理能力較差,但模仿能力強,我們通過正面示范,讓幼兒看清自理的正確方法,用簡短明了的提示,讓幼兒了解完成基本動作的要領。然后讓幼兒模仿、練習。如洗手:它的規則是飯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凈,不留臟物。要求幼兒獨立自覺地完成這些基本動作顯然很難,他們往往只會用水把手弄濕,就表示洗了。所以我們就教給他們洗手的正確方法,并示范整個洗手的過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臟物沖洗干凈,再用毛巾擦擦手,掛好毛巾。示范后再讓幼兒練習。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幼兒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2.通過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如我們班的李大智小朋友不會穿脫、整理衣服,剛開始,老師幫助他完成,但是要讓大智仔細地看,爭取學會,我邊示范邊說,下次大智自己來做,好嗎?老師知道大智最棒。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大智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動手能力。
3.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學習自理的技能
把一些勞動技能與游戲相結合,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勞動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如“系扣”訓練:我們利用布貼游戲的形式進行。首先將大樹和樹葉貼好,在適當的位子釘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顏色的水果,并在上面鎖上扣眼,然后讓幼兒給大樹系上果實。諸如此類的訓練還有系小動物、系美麗的花等。幼兒興起盎然,很快就學會了。
4.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我們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老師適當講解圖片,然后問幼兒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我們要向他學習這種好的行為。還可以舉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幼兒上進的意識。
5.通過耐心堅持,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自理能力較差,所以老師面對三四十個孩子時就有點手忙腳亂。如大多數幼兒不會穿鞋,老師就要一個個地穿,既耽誤許多時間,老師還特別累。如果讓幼兒學會自己穿鞋,既讓他學會自己動手,又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因此一定要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隨著天氣的日漸寒冷,幼兒的衣服穿的越來越多。進教室要脫外套,出去做操、戶外活動又要穿外套。這些工作如果都靠老師來做那就很艱巨。所以今年我帶小班時利用早接待的時間教會了幼兒脫外套、穿外套和疊外套,開始孩子也不會,但我天天堅持,耐心地、一遍遍地教,最后幼兒全都學會了,期末還進行了穿衣服、脫衣服的比賽,孩子們積極地參與。
6.通過家園配合,督促幼兒完成自我服務的勞動
我們主要采用家長會、聯系冊、專欄、日常交流、觀摩等方法,加強家園配合。如學期初根據對幼兒的短期觀察,掌握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技能水平。根據教育大綱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兒本學期自理能力的課題計劃,列出表格填寫出具體掌握的勞動項目。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通報,以取得家長的支持,達到家園教育方法一致、目標統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與保教人員交流,全面掌握幼兒勞動的情況,并以聯系冊、短暫的談話、專欄介紹等方式,與家長保持溝通,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提出配合的要求。學期末,通過召開家長會,讓家長觀摩幼兒自理能力發展水平,再填寫表格。并以書面形式將幼兒的發展向家長匯報,使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務程度,以便更好地與幼兒園配合,從而使幼兒更快更好地達到自理能力的要求。
總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的,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現實。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