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環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關鍵詞】幼兒 廢物利用 環保意識 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68-01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關系到我們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幼兒園是幼兒環保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那么,如何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呢?
一 一日活動中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
幼兒的環保意識要轉化為自覺的環保行為,需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一點中,在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同時,結合教育活動,進一步對幼兒進行節約能源教育。做到不挑食、不浪費、不倒掉飯菜,讓幼兒知道我們所吃的顆顆飯粒,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種出來的,我們所節儉下的食物,可以養活很多人。在盥洗活動中,也要注意讓幼兒從小樹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培養幼兒用水后關緊水龍頭的習慣。我們要隨時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每個教育機會,從點滴生活及習慣中逐步滲透環保意識。
二 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他們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悅和滿足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環境保護教育要融入到各種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可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紙盒、紙筒、飲料罐開展“飲品屋”、“小超市”、“構建區”等活動。下面舉幾個廢物再利用的游戲:
1.廢紙類
孩子可以任意無目的、無意識地撕廢紙來訓練自己的手部小肌肉,這適合小班年齡段的幼兒操作,能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也可以用空白紙的反面給孩子二次利用,練習涂涂畫畫。大班幼兒可憑自己的想象撕紙進行拼貼作畫,還可以讓幼兒把廢紙團成紙球,和小朋友一起進行踢球、拋接球、投籃等活動,訓練孩子身體大小肌肉的力量和肢體的柔韌性。能于無形之中使幼兒體驗到了制作的成功感,進而培養了幼兒做事的自信心等。如我們平日的游戲活動有“踢球”,用到的就是廢舊報紙,讓幼兒自己將廢舊報紙揉成團做成球,幼兒玩得不亦樂乎。
2.盒類
可以讓幼兒用廢紙板搭建樓房,疊高,訓練幼兒感官平衡的能力;或把包裝盒挖一個能放進幼兒腳的洞,讓幼兒穿“大鞋”行走,以訓練他們的動作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可以利用較小的包裝盒,在數學活動中讓幼兒練習形狀、顏色的配對、分類等。
3.塑料瓶類
利用瓶子進行顏色、大小、高矮、粗細分類,訓練幼兒的感知。瓶蓋與瓶子配對,可訓練幼兒用手擰的技能和各種感知。還可以把大瓶子挖開一個缺口,裝扮成“娃娃”形象,讓幼兒給“小娃娃”喂食,訓練幼兒用勺子舀、用筷子夾等手眼協調的精細動作。也可以把瓶子里放入水,做成“保齡球”,訓練幼兒感官的能力、訓練幼兒的手臂力量和擊中的正確率。還把瓶子蓋打成孔,讓幼兒用線繩穿,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和做事的耐心。
4.吸管
把吸管剪成不同長短,練習各種形狀的拼圖,訓練幼兒的觀察力、對各種事物的認識及點數能力。或吸管剪成小段,讓幼兒練習用線繩穿,練習手眼協調。
要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并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以培養幼兒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可以利用,能成為有用的物品或游戲用具。
三 環境保護教育要家園相結合
幼兒園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幼兒園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了解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長配合我們注意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如廢物再利用,可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利用廢物進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兒和媽媽用瓶子制作了小玩偶,還有的制作了小娃娃。幼兒在玩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嘗試、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分享。家長還可以帶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狀況,感受重視環保的呼聲,從而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在幼兒已有一定的環保知識和較強的環保意識的基礎上,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將認識、愿望付之實際行動。
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從小抓起。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能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正面教育,堅持做好孩子的榜樣,堅持環境保護從小抓起,那么我們就會有一個美麗、健康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祝懷新.環境教育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