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中學的會計教學擔負著為當地中小型企業培養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具有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初級會計實務人員。職業學校要發揮自身優勢,改進會計專業教學,全面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本文就職業中學的會計實踐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職業中學 會計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77-01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性學科,適用面很廣,因此很多學校開設了會計專業,但教學效果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這個“難題”,筆者認為應抓住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理論教學可以奠定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基礎,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教學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會計人才的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為此,必須認真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會計人才。
一 中職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教學目標不正確
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應該走實用化的道路,把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實踐經驗放在首位。但是教學實際中,教師卻把高考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教師的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忽略了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不能考入理想學校的學生,步入社會以后無一技之長,無法勝任會計工作,就業壓力很大。
2.課時安排不合理,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點
職業學校往往根據教育部規定的教學計劃的要求安排會計理論的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受過去計劃經濟和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實踐性教學課時數偏少。會計實踐往往在最后一個學期安排1~2個月的集中實習。實際上很多學生因不能聯系到實習單位而無法進行實習,最后找個假單位、蓋個假公章了事;有部分學生雖然聯系到實習單位,但由于沒有接觸到真正的會計業務處理,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根本達不到會計實習的目的。
3.會計模擬實驗室形同虛設,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各職業學校均按照職業教育的要求,設置了會計模擬實驗室。但實際教學中往往由于設備配置不全、實驗教材落后,擔心學生損壞設備等原因,利用率極低,無法真正發揮會計模擬實驗室的作用。
4.教師水平制約教學效果
職業學校中大多數會計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實踐經驗,在會計教學中,只局限于課本知識展開講授,空談理論;會計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也制約了會計人才的培養。
5.會計教學方法不適用
在會計教育觀念上,職業學校教師沒有完全脫離應試教育模式,過度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會計案例教學。一方面是會計教師對案例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進行案例教學,缺少教學創新。一部分老教師對網絡在會計領域的運用知之甚少,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的運用,導致實驗教學不生動、不貼近實際情況,使得教與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 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方法
針對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筆者認為,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1.合理選擇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推廣會計案例教學,采用實驗室教學模式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剖析會計經典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學習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計案例教學無疑是理論和實踐的契合點。會計案例教學法既注重會計理論教學環節,更注重實驗教學環節,使學生具有“實戰”的經歷,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決策,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
2.進行課程設置改革,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
職業中學應充分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課時安排,增加會計專業課程的課時量,特別是模擬實訓課的課時量,將會計理論和會計實驗交叉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
3.建立會計手工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充分發揮會計模擬實驗室的作用
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應建立手工、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訓場所,有模擬實驗室的,改變以往實訓室閑置或有硬件無軟件的情況,充分發揮會計模擬實驗室的作用,提高學生操作技能,提高其職業能力,如果實驗室能夠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會非常有利于學生適應今后的實際工作。
4.提高專業實踐課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的素質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決定的,為此,會計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會計教師應積極參加培訓和進行校外培訓,以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為實踐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中職學校必須重視實踐型會計教育的創新與發展,通過對學生合理的、有序的實踐培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此滿足學生自身能力與社會要求相適應,并推動職業院校實踐型會計專業教育的不斷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