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高職學生面臨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在年齡上正值心理走向成熟但又沒有完全成熟的特殊時期。在挫折來臨之時,他們大多會產生消極的反應,影響到生活。針對這種現狀,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高職學生的挫折心理特點以及反應做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學生 挫折心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037-03
近年來,高職學生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學業的競爭、環境的適應、經濟負擔的加重、角色的轉換、人際關系的困惑、戀愛的煩惱、就業的壓力、“三觀”的確立、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適應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經受不住挫折。面對挫折時,他們大多產生焦慮、固執、抵觸、退縮、逆反等心理反應,更有甚者會輕生厭世。針對這種現狀,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來提高高職學生的抗挫能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身心健康地生活和學習,已經成為社會以及學校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一 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
2.方法和工具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在發放問卷調查的同時輔以訪談。調查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47份,有效率91%。調查數據采用Excel和SPSS17.0進行分析。
二 調查結果
1.高職學生挫折心理特點
本調查從自尊、自我實現、環境適應、學習、人際交往、就業、經濟、家庭、戀愛九個維度來全面調查高職學生所遇到的挫折情境。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較只是在自尊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學生普遍經濟條件比城市學生差,表現在自尊方面農村學生挫折感更強。
2.高職學生挫折行為反應
受挫后的積極行為表現是個體在遭受挫折后不失常態的、有控制的、能夠轉向擺脫挫折情境為目標的,并且能夠保持冷靜,面對現實能夠審時度勢,采取積極的態度來對待挫折的理智行為。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受挫折后的積極行為反應由高到低依次為重新定位,繼續努力(56.3%);戰勝逆境,奮起升華(24.1%);堅定目標,矢志不移(19.6%)。在遭受挫折后,大部分高職生選擇重新定位,降低目標期望值,調整行事方法,戰勝現實困難,實現心靈的升華。
三 高職學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對策
挫折教育不僅關系到高職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針對高職學生挫折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高職學生挫折心理教育問題,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使高職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
1.加強認識,開展挫折教育
挫折對人的影響并不完全取決于挫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受挫人對挫折的認識和反應。所以,加強挫折教育,主要是使高職學生認識挫折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讓學生明白:世界是不完美的,殘缺也是一種美。
從高職學校層面來說,必須要開展挫折教育。學校在進行挫折教育的過程中,要通過一定的對策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預防挫折、正視挫折,在挫折中升華。如通過設置心理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的挫折忍耐力,使學生形成勇于進取、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樹立起正確的挫折觀,增強高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但開展挫折教育并不僅僅在于課程的設置,而應該從根本上重視高職學生的挫折心理問題,采取各種方式使挫折教育落到實處。如加大輔導員隊伍,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和心理問題進行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另外,高職學校在專業課的教學上也要保證專、精、尖,以保證學生較高的競爭力,不至于因就業受阻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2.樂觀積極,保持良好心態
在挫折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是內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在挫折心理教育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認識和心態非常重要。
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尋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實踐中體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感受,對自己進行意志磨煉。同時,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挫折觀,要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道理。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不能只看到挫折會帶來障礙這一壞的方面;還要意識到挫折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并使其心智得到成長,學會變壓力為動力。遇到挫折時,還要尋找合理的感情宣泄方式,如主動與老師、同學、朋友進行理智的傾訴,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消除緊張心理,釋放內心的消極情緒,恢復心理平衡。
3.及時主動,保證良好溝通
當代高職學生大部分是“90后”,從小是全家人生活的核心,在學校也受到老師的愛護。但是,綜觀高職學校如今的校園環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師生關系不再像小學、中學那樣親近,學生也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所以他們難免會缺乏情感上的溝通,感到孤獨。
因此,高職學生家長作為學生最親近的群體,也應該在挫折心理教育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家長應該營造出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采用各種方式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比如電話、短信、書信、QQ、微博等方式;特別是單親家庭孩子和農村家庭孩子的家長,要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挫折。對孩子的行為要進行有利的引導,不僅要批評錯誤的行為,更要適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在不斷被肯定的過程中建立起自信。
參考文獻
[1]李彥爭.新時期大學生挫折教育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
[2]趙建霞.當前大學生挫折教育探析[D].廣西大學,2008
[3]唐書怡.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葉秋莉.論當代大學生的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對策[J].科技資訊,2011(19)
[5]張亮.大學生挫折心理成因及教育對策之管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2)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