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畢業實習歷來被看做是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是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平臺,是學生由學校邁入社會的基礎與前提。通過實習,可以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術付諸實踐,以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實際工作的能力。根據近些年大學生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諸如學生對畢業實習的認識不足、實習權益難以保障等,本文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實習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041-02
一 大學生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對畢業實習環節的認識不足
大學生畢業實習是高等學校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是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平臺,是學校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過程。但是不少大學生并沒有認真對待專業實習,在實習前,對實習的具體知識缺少相應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實習準備;在實習時間里,部分學生常常忙于各種與就業相關的事情,將實習與就業完全割裂開來。有調查表明,46%的人看實習單位是否有名氣,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若不滿,則主動放棄實習。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更多的學生持散漫的態度,認為只要實習結束就可以了,找工作與實習完全沒有關系。
2.實習場所相對不足
實習基地建設困難、實習場所的缺乏仍是大學生畢業實習面臨的一大難題。首先,從實習單位來看,由于實習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很難為公司帶來利潤,所以公司的積極性較低,同時對實習生進行培訓也要花費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更加劇了企業的困難,這是造成實習場所缺乏的主要原因。其次,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所以大學生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從而導致大學生實習場所的緊張。最后,大學生對實習單位持挑剔的態度,非好單位不去,大部分學生蜂擁到好的工作單位,也導致實習單位不足。
3.學校及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缺乏管理
實習是大學生由學校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相應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數學校及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缺乏相應的管理與指導。首先,學校與實習單位并沒有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多數實習單位在上崗前對實習生缺乏相關的專業培訓與指導,實習生對工作的流程缺乏相應的了解。其次,由于實習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很難兼顧教學崗位與實習指導,因此很多教師不愿意指導專業實習,即使指導也是敷衍了事。再次,學校缺乏科學的實習評價標準,對實習的內容很難做出評判,有的學生放棄學校集體實習的機會,選擇自主實習,最后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習,最后只要有實習證明即可,仍可通過學校的實習考核。最后,實習單位在學生實習期間未能與學生簽訂勞動合同,學生的安全、薪酬等得不到相應的保障。
4.實習生的權益難以保障
學生作為一名工作人員在實習單位實習,應當享有必要的權益,但是多數實習單位未能做到這一點。首先,很多大學生為了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在尋找實習單位的過程中并不注重報酬,甚至不要報酬以得到實習機會。一些實習單位抓住實習生的這種心理,不給勞動報酬或壓低報酬,變相使用廉價勞動力。其次,很多實習生干的都是跑腿活,根本學不到東西。最后,大學生在實習單位實習基本上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實習生權益保護失去了依據,同時在實習過程中因工受傷也得不到賠償。
二 解決大學生畢業實習問題的對策
1.大學生對實習應持正確的態度
大學生應端正實習的態度,轉變實習的觀念。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實習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了解實習的過程,在思想上為實習做好準備。其次,在校學習期間,始終要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自我的全面發展為努力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認真學習各種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同時珍惜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最后,在實習過程中,堅持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向有工作經驗者學習,把實習當成學習經驗的過程,不斷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2.建設充足的實習基地
首先,實習單位作為大學生實習的主要承載者,需要認識到大學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在動力,認識到接收大學生實習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份社會責任。實習基地的建設要按照統籌規劃、互惠互利、合理設置、全面開放和資源共享的原則,盡可能爭取和專業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合作,使學生在實際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實習,努力提高辦學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實習單位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實習管理辦法,嚴格按照實習管理辦法執行。對實習生進行培訓指導,使其更快地適應公司模式。其次,實習單位應當與學生簽訂必要的勞動合同,制定明確的實習生工作紀律和薪酬待遇。最后,實習單位應當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共同促進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
3.學校給予實習一定的支持
首先,學校在學生實習前應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培訓與指導,加強其對實習過程的了解,以便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學校應委派專業教師進行實習指導,經常與實習生及實習單位溝通交流,了解實習生的工作狀況,協調實習單位的工作,解答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再次,學校應建立健全的實習評價體系,完善各項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實習表現給出評價,并設立相應的懲罰與獎勵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實習工作中去。最后,學校應當提供相應的實習經費,保證大學生實習的順利進行。
4.國家制定或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
國家應當建立健全大學生實習管理的法律法規,通過這些條例來保障大學生實習的權益。如培訓權、人身權和獲得基本薪酬待遇的權益。同時,在法律中明確指出將企業接納大學生實習轉變成企業必須履行的義務,如無特殊情況,企業必須接收部分實習生,并保障其基本權益。近年來,我國某些大城市相繼出臺了一些針對實習生的相關文件,但沒有上升為法律法規,效果仍需進一步提高。國家應在《勞動法》及《合同法》中作明確的規定,將實習納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解決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
5.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以保障實習的順利進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多種就業方式應運而生,如承包就業、自主就業等,因此也給大學生實習增加了壓力。政府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發展的趨勢,制定出相應的實習政策,促進學生更好的實習以及學校和實習單位更好的發展。首先,政府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學生、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的聯系,促使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構建良好的學生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其次,政府管理部門應采取相應的積極政策,鼓勵企業主動招收實習生,并將其劃入優秀企業的考核體系中。例如,把接納大學生實習轉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把接納大學生實習納入優秀企業的考核體系,激勵其為創建更多的實習基地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徐林.解決大學生結構性失業有效途徑——建立大學生實習培訓基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2)
[2]林澤炎.大學生實習制度的規范與完善[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2)
[3]董保華、楊杰.勞動合同法的軟著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4]張勇.大學生的實習權益保障及制度構建[J].教育評論,2007(6)
[5]呂波.大學生畢業實習存在問題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
[6]吳義太、姜麗.試論大學生專業實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9(5)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