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男性教師在幼師教育中重視度的提升,幼師專業男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但由于社會角色期待、課程設置、班級男女比例等多方面的原因,幼師專業班中的男性成了“弱勢”群體,教育學習出現一些偏差。作為班主任,需要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和對職業的認同感。
【關鍵詞】幼師專業 班主任工作 幼師男生 弱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066-02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男教師參與幼兒教育的重視,幼兒園男教師需求量劇增。這使得大專院校中,原本清一色女生的幼師專業班,開始出現男學生。如筆者所執教的幼師班共47人,男生占9人。如此多的男生在前兩年是不多見的。但這些男生的表現差強人意,其個別行為已影響到了整個班級的正常教學秩序,儼然成了班級里的“弱勢”群體。這一新情況的出現,帶來幼師班主任德育工作內容的新變化。如何根據幼師男生的特殊性,確立他們對幼師職業的認同,規范行為習慣。激發學習熱情,是筆者長期探索的重點。
一 自我認識,加強認同感
幼師班的課間活動,女生很活躍;上課時,積極回答老師問題或者出列示范的往往還是女生。由于身材較高,男生一個個“蜷縮”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文森特·帕里羅認為,“所有的社會都對社會交往的行為和模式加以規范。在這些文化規范和角色期待中,還包括性別差異的制度化標準”。① 在上個世紀,社會普遍的文化規范和角色期待,將幼兒園教育直接劃歸為女性專屬領域,形成了幼教專業的一個又一個“女兒國”。在這種思維定勢下,男生對幼兒教育沒有專業認同感。即便考入幼師專業,甚至明白今后在就業上的先天優勢,他們也不愿意認真學習。
班上兩個有學習困難的男生,在開學一個月后和筆者聊天。經常上課玩手機的男生說,自己以后要去做生意的,絕對不干“幼兒園阿姨”的活兒。課上回答問題,有前排的女生在,自己坐在后面玩手機也沒妨礙她們。另一個喜歡自修課玩游戲的男生則很矛盾地說,這個專業是爸媽讓考的,說好找工作,自己也認可,但仍舊很郁悶,自己讀這么一個“娘”的專業,周圍全是女生,上幾屆甚至沒有一個師兄,上的專業課程也是一些“毛丫頭的玩意兒”,唱歌、跳舞、鋼琴、美術手工,還不如玩游戲。
對于他們的觀點,筆者并沒有馬上進行教育。第一是因為90后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對老師的老一套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更多地相信報紙、網絡資料,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是非鑒別能力,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第二是觀念上出現的集體偏頗,是整個社會對幼兒園老師存在的“刻板印象”映射到學生身上,并不是單純的1+1=3式的錯誤。簡單粗暴的批評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師生間的矛盾,無益于學生觀念的扭轉。所以,筆者讓這兩個男生到下兩屆幼師專業班去數數每個班有多少名男生,然后匯報。
與此同時,筆者則到圖書館、網絡上查找資料,查找到近一年來報紙、網絡刊登的深入淺出、配有實際圖片案例的文章,如:《我市幼兒教育渴盼“男阿姨”——幼兒園只有“母”不見“父”,家長擔心影響孩子成長》②,《男阿姨奇缺幼兒園少“陽剛之氣”》③,《江蘇增加幼兒園男教師比重——力爭5年左右每所幼兒園一名以上》④,《幼兒園的男老師,孩子喜歡嗎?》⑤ 等。找好后,召集班上所有男生和幾個女生代表,先讓那2個男生匯報下兩屆男生人數后,大家一起來“參詳”這些資料。
通過真實的報刊資料,大家認識到幼兒教育不僅需要女教師,也需要男教師,而中國“女兒國”式的幼兒園尤其需要男教師。對男生而言,這個專業不僅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更重要的是,幼兒園男教師是一個社會健康發展所必須的職業,是一份具有很強社會責任感的職業。而且通過調查發現,他們既不孤獨,也不落寞。幼師專業班的男生,招收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他們9個男生將成為幼兒園男教師的開拓先鋒。
通過自我資料閱讀和調查,男生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一定的認同感、使命感,也確定了努力的方向。有一個男生當場坦言他非常喜歡跳舞,也想畢業后能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他將為此努力,爭取在期中考試時,每門功課不低于70分。而玩游戲的男生,幾天后主動找我,說自己從今往后要好好聽課,但自己個子不高,自律性也不好,希望老師能幫助他。
二 關注男生,找回自信與集體歸屬感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鐘文芳說:“男生和女生的差別是天然的,但是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逐漸忽視了這種差別。” 作為班主任,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有時會有如下忽視:與同齡女孩相比,男孩的心智發育較晚,自控能力較弱;男生、女生大腦結構的不同,擅長專業的不同。長久以來,在班里:幼兒心理、兒童文學、幼兒衛生學等專業科目中,學習成績好的是女生;彈鋼琴、跳舞優秀的是女生;上學校光榮榜的是女生;評上宿舍衛生標兵的是女生;甚至在體育競賽中,女生也巾幗不讓須眉。而男生呢:男生宿舍衛生需要整改;男生不遵守自修課紀律;男生作業經常未交等等。
在這樣一個女生不僅在人數上“強勢”、更在質量上“強勢”的集體中,男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弱勢群體”。這造成男同學沒有自信、沒有集體歸屬感,自然也談不上建成一個團結的班集體或培養出具有集體意識、協作能力強的幼教男教師了。幼教班的男生光有職業認同感、使命感還不夠,還需要讓他們在集體中,找回自信,激發陽剛之氣,融入集體,甚至主動促進班級和諧。
1.揚長避短,找回自信
由于男女生性別的差異,使得幼師班中的男生在偏文科的學科設置中,只在數學、計算機、體育等少數科目上能發揮所能。考慮到這種差異性,筆者根據班上男生的特點,在與他們做過商談后,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和數學、計算機等課程的任課教師溝通,具體指出每個男生的優點。
繼這些男生較為擅長的專業后,筆者私底下也找其他文科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希望他們能在課堂上多提問男生、關注男生。讓男生通過體驗成功來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重建學業自信心使他們牢記:我不比女生差,我比她們優秀的信念。
2.激發而非遏制,張弛相宜
男生特有的生理特征,使他們更喜歡動手實踐、喜歡挑戰、喜歡運動,但是學校教育更多的是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特別在幼師專業中,把注意力過多放在了“紀律”的維持上。學生認為“現在自己都沒養成良好的紀律,今后踏上了幼師崗位,如何去規范小朋友的紀律行為呢”。在長久的壓制下,導致一些幼師男生,活動課、自修課即便不復習、不看書、不做作業,也要坐在教室里,或聊天,或發呆。其結果誠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學校很重視寧靜;鼓勵沉默,獎勵呆板一律的姿勢和運動;……身體好動的兒童變得煩躁不安,不守規矩;比較安靜,所謂虛心謹慎的兒童,把他們的精力用在消極的壓制他們的本能和主動傾向的工作上,而不用在積極的建設性的計劃和實行計劃的工作上。”⑥ 幼兒園需要男性教師,也正是看中他們陽剛、活潑的一面。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激發、引導男生的天性,而非一味地壓制。
期中考試前一個禮拜的自修課,筆者走進教室,看見男生們正抱著球,準備一起下樓打籃球。看到筆者后,有的男生頓在那兒了;有的則坐下來,慌忙在課桌上翻找復習資料。“痛快的去打場球,晚自修的時候認真把心理學課程理解、記憶下。”聽到筆者的話后,男生們一起歡快著跑下樓了。其后幾天,負責晚自修紀律的班委,來辦公室匯報工作時說,這些天男生的紀律很好,都在認真看書復習。
3.提升男生在學校、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
幼師專業的學生會、班委中,男生的比例很小。上團校、黨校以及參加學校重要比賽的機會也常常是女生。按照學習成績排列的學生名單,忽視了幼師女多男少的特殊性。只看學習成績的評比,而不參考其他數據,這對男生并不公平。處于弱勢的男生,體會不了“榮譽感”、“主人翁精神”,自然也不會為班集體做出貢獻,團結班集體無從談起。所以在學生會推舉、班級干部選拔上,要適度向男生傾斜。
就目前而言,班上的男生做的都還不錯,一個是副班長,一個在上團校(也是校廣播操的領操員和男生宿舍樓樓長),一個擔任治保委員,三個正在系學生會當干事。在運動會期間,男生發揮“紳士”精神,不僅幫女生搬凳子、扛水,還在運動項目中一展雄姿,為班級爭得榮譽,獲得女生的一片贊美。
雖然現在,男生違紀違規現象偶有發生。但任課老師反映,男生已在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女生眼中的男生順眼多了。男生也更活躍、更愿意承擔班級衛生打掃工作。在期中考試中,男生無一人掛科。在期末綜合考評中,擔任副班長的男生得到一致好評,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如何讓幼師專業的男生擺脫“弱勢”的名號,健康、快樂、陽光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幼師專業學生,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男教師,任重而道遠。
注 釋
①〔美〕文森特·帕里羅等.當代社會問題(周兵等譯)[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224
②張麗.我市幼兒教育渴盼“男阿姨”——幼兒園只有“母”不見“父”家長擔心影響孩子成長[N].安慶晚報,2011.9.10
③鄭文雅.男阿姨奇缺幼兒園少“陽剛之氣”[N].科爾沁都市報,2012.3.10
④江蘇增加幼兒園男教師比重——力爭5年左右每所幼兒園一名以上[N].中國教育報,2011.2.25
⑤何海燕.幼兒園的男老師,孩子喜歡嗎?[N].現代快報2011.11.10
⑥〔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4~155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