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文化基礎是高職院校開展的一門基礎文化教育課,它的培養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有效利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課程已成為基礎教育學科中一門完整獨立的、理論知識性與實踐技能性相結合的課程,它不僅具有特有的操作性和時效性,還能夠參與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
一 計算機具有的特殊性
上好課的前提是充分備好課。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提前備課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所區別的是,教師探索、總結、歸納好教材上的知識,備好教材以后,還要把這些知識在計算機上推敲、演練、驗證,這樣這些空洞的、理論性強的知識才具有了可操作性,學生才能準確和完善的理解并真正接受這些知識。所以,對于計算機學科,構造出一個個的小實例,并涵蓋所學的知識點,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并通過上機實際操作,根據演示過程和所得的結果來歸納總結,最后老師可以設計一個綜合型的實例,把大多數的知識點進行推演,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增強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走進計算機學科教學中來。
二 把握計算機學科備課的重點,備好計算機教學的第一課時
計算機學科的備課就是要鉆研教材教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熟悉機房設備,然后準備充分而又恰到好處的輔助教學軟件,最后教師還要將這些素材集中整理。計算機與其他學科一樣,教學的第一課時非常重要,是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突破口,計算機學科教學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第一課時的備課,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把握好計算機教學中的兩個重點,并在備課的過程中突出、細致的考慮到這兩點,才能在計算機教學中得心應手。
1.把握計算機學習的重要性
大多數學生認識計算機是通過玩游戲、聊天軟件來熟悉計算機的,對計算機只是一個感性的認識,他們并不能真正了解計算機的概念和應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只是覺得計算機的用處太多了,還不知道計算機真正的用處和它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還不理解計算機對其他各學科的重要性,科技高速發展,計算機作為其他學科的輔助工具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習計算機學科的任務不能僅僅停留在會用上,而是要熟練計算機或精通計算機。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這門學科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地位,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滲透計算機以及學科整合中的作用,使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逐漸認識到,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生活中不可缺少,它的作用巨大。
2.重視計算機學習的目的性
多數學生對計算機理解較淺,也非常感興趣,他們誤認為學習計算機只是聊天、玩游戲等等,因此,興趣濃厚,但隨著教學內容越來越深入,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慢慢冷下來,因為這個階段會有大量的內容需要學生記憶,還要在計算機上重復地多次練習,增大了學習難度并且枯燥無味,而學習的理論內容與實際應用又存在差距,這樣一來,有必要在備課的過程中逐漸讓他們了解計算機學習的目的,滲透計算機學習的目的性,讓學生知道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使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有利于他們有始有終地學習計算機學科。
三 重視計算機教學方法
計算機學科適用于學生的教學方法,關鍵是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種沒有壓力的環境中輕松愉悅地學習,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計算機學科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采用計算機教學,這樣會使整個教學方法單一,計算機的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
1.懸念法
課堂上,教師先假設現實生活中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啟發學生,讓他們思考如何實現,在實際應用中怎樣操作。先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方法,最后教師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被激發出來,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成功地完成教學內容。
2.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的內容相對抽象,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沒有那么直觀,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難度。在教學中,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是教師把理論知識結合實例講得通俗易懂。對于比喻法,首先教學內容必須理解透徹,對適宜用比喻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然后,設法在生活中或學過的知識中找到相應的實例。
四 在備課中要盡量多體現學生上機練習、操作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途徑,對計算機知識亦如此。當教師對知識演示以后,學生只是初步理解了這部分知識,能不能讓學生轉變成自己的認識,能否使學生對知識逐漸熟悉并牢固掌握,關鍵在于讓學生自己上機實踐,從實踐中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有些學生在老師講解時不理解,但是經過上機操作,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講解內容時要盡量簡明、精要,再把上機內容明確的列在黑板上,盡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上機練習,教師在學生上機時只是協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去交流,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歸納和掌握各個知識點,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