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在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語文知識,所以語文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中提高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本文從三方面進行了略談。
【關鍵詞】語文 培養 能力 閱讀 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094-01
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體現都離不開語文教學的范疇,在生活中處處都要運用到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學在教書和育人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系,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不僅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生活基礎,這充分說明了語文教學對每個學生的培養和展示能力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那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略談:
一 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每位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用自己獨特的教學形式來實施教學,拋棄以往“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注重誘導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動口的能力,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問題,讀懂課文的內容,會動手寫讀后感;打破呆板的教學程序的框架,用靈活生動的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運轉起來,抓住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能夠吃透課文中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課文中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假如板書凌亂無章,學生便體驗不出學習課文知識的要領,板書一定要規范及教學內容有序、條目清楚、一目了然。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學習要點,對促進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遵照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幫助學生多學習恰當的詞語、流暢的語句、優美的文章、名言名句,這樣學生的語文知識將得到不斷的積累,學生寫起作文來也能得心應手,從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學習熱情,加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技能。
二 加強開展課外活動,以擴大學生語文的知識面
開展課外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擴大學習知識,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滿足感。現代知識日新月異,教師一定要教育學生懂得學科學、用科學來發展社會的重要性,迫使他們刻苦學習。在教學中如果只限于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觀察社會中的名勝古跡,走訪工廠了解實際操作程序,接觸社會中各種優秀人物并學習他們成功的方法。舉辦主題班會,引導學生閱讀課外報紙雜志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應有的滿足感。在開展課外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加,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得到技能方面的鍛煉,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 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語文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敢于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閱讀,在閱讀中去感悟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征。同時,借助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達到“觀古今與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的境界,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只有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其展示閱讀才能,教師才真正做到了以閱讀促教學,以閱讀提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根據課文特點和作者情感的表達不同,教師應采用效果各異的朗誦方法,如:教師示范表演及模仿性朗誦、讓學生從教師的朗誦中體味課文的情感、品味及作者所表達的寓意,擴大思維的想象范圍,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