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設計好提問方式有利于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怎樣的提問才是有效的?
一 提問要目的明確
提問是為了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達到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提問時,不能盲目隨意,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任務,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單刀直入的提問學生,不能拐彎抹角,問題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
二 提問要掌握時機
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需要時機,時機成熟事情才能順利產生與發展,課堂提問同樣也要掌握時機。何時提問,提問什么,教師一定要考慮好。比如學生沒有閱讀課文,對課文中的內容很茫然,如果教師突然提出問題,學生就無所適從,無法回答。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在學生閱讀文章以后,有了思想準備時、有了探索的要求時提出問題才有效果。
三 提問要有深度
教師所提的問題必須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聽到問題以后,就會勤于思考,想辦法爭先恐后解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能太簡單,否則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達不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教師的提問應能體現教學的層次性,使學生能經歷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過程。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先從題目開始提問:從課文的標題能看出課文的結構嗎?課文寫了幾部分內容?各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從課文第二段中能看出作者對百草園具有什么感情?第二段都從哪些方面寫的,用了怎樣的句式?長媽媽所講的故事對寫百草園有什么作用?等等。提問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要有層次性、邏輯性。
四 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師將問題拋出后,應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也不要讓學生集體回答,教師要察言觀色,要能看出哪些同學正在思考,哪些同學已經思考出來了。教師要關注差生,也要發展優等生。給夠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學生經過思考,就能減少回答問題的隨意性,回答問題時就會更加完整、準確、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會明顯增強。
五 提問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思維的強大動力。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將課文內容趣味化、生活化,能引起學生思維的興趣,可以是故事、可以是謎語、可以是比賽等。在教學《冬天的百草園捕鳥》一節時,先讓學生自己模仿捕鳥的一系列動作,然后讓學生考慮,用怎樣的動詞來準確的陳述這一過程,學生就爭先恐后的寫起來了。這樣的問題有趣味性,符合兒童的天性,而且比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趣味,能聯系兒童的實際,能喚起兒童已有的經驗并展開想象,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另外,提問還要把握問題的難易,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設計讓學生思考片刻就能回答的問題。還要注意提問的語言,語言要準確、規范、通俗易懂,還要有啟發性。提問還要注意數量,一節課不能一直提問,要變換提問方式。課堂提問還要面向全體學生,問題太容易,造成表面上的活躍;問題太難,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它沒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依據所教課文的不同,對學生提問的模式應有所變化。教師只有努力挖掘教材,認真備課,設計好問題,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問也才能提出效果。教師問題問得好,就像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