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推進,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提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知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努力培養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本文從德育的角度出發,研究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工作,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德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097-02
初中語文不單單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其教學不僅為了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更凝聚著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思想精華,如愛國主義、集體主體等崇高情感。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助人為樂、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外,還要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從而提升學生的修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育出社會的有用人才。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依據語文課程的特點;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水平。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要做好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工作,應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一 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很自豪、很驕傲,不但可以學習繼承五千年華夏文明,還能在家鄉親人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崇高的理想,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要重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情感的培養。初中語文愛國教育要求老師在語文課堂上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接受能力,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樹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奮斗精神。老師在課堂上盡量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文字表達向學生展示雄厚的中國文化和文明,或是以歌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愛國熱情,用旋律向學生展示祖國壯麗的山河、繁榮的發展景象,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另一方面,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初中生正處于人生叛逆期,教師引導不當很可能使學生誤入歧途,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要樹立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信心。在學習中,老師要關注心理孤僻、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給予這些學生鼓勵和幫助,發動全班學生伸出關愛之手,讓他們能夠融入班集體生活,感受班集體的力量。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要勇敢去行動,告訴學生失敗不可怕,只要努力認真,就會取得成功。
二 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教育,還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品質的發展。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他們對生活中美丑、善惡等是非標準的辨別并不十分明確,其個人品質發展不成熟,心理素質較低,如果忽視德育工作,則很可能讓學生形成歪曲的三觀,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教師要關心初中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分清對錯,辨別精華和糟粕,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給予幫助。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排憂解難,這樣,教師才能用真情和真心打動學生,這樣的教育愛心才更有說服力和效力,這樣的教育才能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課堂上的德育教育就是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構造完善的人格,引導學生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自強不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助人為樂。
三 德育教育要發揮課堂的積極作用
課堂作為德育教育進行的陣地,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一場所。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發揮課堂作用,做到德育和智育互相統一、互相滲透,把德育滲透到課文的講解中。如初中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一些學生可能并不能理解烈火中犧牲的戰士身上散發的光輝和感人事跡,可能對此壯舉無動于衷,也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更無法做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目的。為此,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注意戰士烈火中救人的具體動作,在反復的朗誦中讓學生體會戰士的英勇,從而使學生熱愛祖國,珍惜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助人為樂等。此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激發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的心靈。如《北國之春》讓學生內心蕩漾起想念家鄉、眷戀親人的情思;貝多芬的生命交響曲讓學生感受到百折不撓的生命強音;《岳陽樓記》融寫景、抒情、議論與一體,讓學生體會到內心坦蕩蕩的豁達之美;《望岳》中的不畏艱難的壯志美,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并領會,將思想精髓融入心田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教師要準備豐富的授課內容,創造美的課堂意境,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四 在課外拓展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課外拓展活動作為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可以傳授生活技能,同時還有助于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手、腦、耳并用,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體驗生活。課外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團結互助,增強團體凝聚力,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總之,課外拓展活動有助于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實踐化,實現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要和語文教學相互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可以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匡正學生的道德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創造力,對學生的生長和未來發展起引導和推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麗銘.課內泛讀指導課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2]邱秋玲.興趣為導,自主先行——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探微[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3]許美羨.加強課堂討論,開展啟發式教學[J].引進與咨詢,2006(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