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新教材的運用,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學案課件是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關鍵的橋梁。本文就結合如何撰寫學案,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探討如何全面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 地理教學 有效性 貴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107-01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高中地理新課改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中要重視合作學習的過程,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在課堂中要構建民主和諧、平等參與的師生關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信息社會之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們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這就是說,具備學習的愿望、興趣和方法,比記住一些知識更重要。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應該能夠促進他們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顯然,全國“萬校一書”的課程體系、“萬人一面”的培養方式,肯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另外,由于高中教育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只面向少數人的精英主義教育,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不再是只為大學輸送合格新生。高中畢業生可能繼續升學,也可能直接走向社會,高中教育正在向培養學生的人生規劃能力、職業意識和創業精神轉變。
課程改革在貴州省已推行將近三年了,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崗位,新課改的開展,對自己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從新課程改革之初的培訓開始,我就感受到其中的壓力與責任。兩年多來,我通過實踐獲得了一些經驗教訓,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議。
一 教師應注重學案的目標性
高中地理學習是一個探尋真理、獲取知識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使學生自身學習素質不斷完善和提高。而教師對學案的準確定位是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準確的目標是成功的關鍵,而準確的教學學案的定位也是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學案的目標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撰寫學案的目標性。一份學案的目標應包括讓學生在多長的時間下,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學案的編寫過程包括學習的流程、教學的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教學的難點應以怎樣的形式講解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要反復的思考為什么要這樣編寫,明確編寫教學學案的目的性。單刀直入的教學可能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應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基本目標,地理教學學案編寫的基本目標則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學科,所以一切要以學生為中心。地理教學學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樂于探究地理學科中的問題,樂于學習地理。另一方面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性。教學學案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問題的過渡。在學案中明確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可讓學生學習的目標性加強,學習的效率也更高,也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二 加強智能開發,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在地理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不斷地開發學生的智力,通過對教材中地圖、示意圖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智能,首先教師要在備課時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要精心準備。課堂上教師應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可通過精心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層層設疑,使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在“動”中獲得知識,在“動”中培養智能。
三 教給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
地理是一門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間的學科,不是死記硬背就能夠學好,所以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地理知識,更要傳授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例如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等規律。
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運用所學地理及相關學科知識和觀點,用地理事實材料,簡明地推導或定性地說明地理規律與原理等,這樣的歸納和學習方法有很多,教師應該要注重這方面的教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四 結束語
如何全面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教育工作從事者一直以來研究的重點課題。興趣是學習的開端,我們教師應該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為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個性潛能。因此,教學教案的編寫是地理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岳喜玲.全面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4)
[2]牛明.地理課堂教學導入技能探析[J].林區教學,2010(2)
[3]趙鳳夫.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0(1)
〔責任編輯:李爽〕